2024年7月10日下午,爱发科费恩斯(南京)仪器有限公司鞠焕鑫博士应彭新文教授邀请来访我课题组,并做题为“表面分析技术在能源材料表界面构效关系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彭新文教授主持,我组师生共40余人加了本次“大师面对面研究生科研工作交流会”。
会议正式开始前,会议室内我组师生热烈地讨论着表面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大家手持笔记本和资料,满怀期待地等待鞠焕鑫博士的演讲。
鞠焕鑫博士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关于表面分析技术的精彩报告。他首先介绍了表面分析技术在新材料和器件基础科研以及高科技产业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其在揭示材料表面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表界面特性和电子结构等关键科学问题上的独特优势。
鞠博士指出,面对日益复杂的科学研究需求,传统的谱图数据分析已不足以满足当前的测试需求。因此,更加先进的表面分析能力,如微区技术和离子溅射技术,变得尤为关键。他详细讲解了这些技术如何提供关键数据,从而指导新型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在报告中,鞠博士从空间分辨、深度分辨和原位表征多个维度,详细介绍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俄歇电子能谱(AES)以及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的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空间分辨和深度分析方面的进展和前沿应用。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揭示材料表面的成分和结构,还能深入探讨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变化,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鞠博士在报告中引用了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表面分析技术在能源材料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他通过丰富的图表和数据,生动地展示了这些技术如何帮助科研人员揭示材料表界面构效关系,引起了现场听众的浓厚兴趣。
报告结束后,鞠焕鑫博士与参会者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现场师生踊跃提问,围绕报告内容展开了深入讨论。鞠博士耐心解答了每一个问题,与会者们表示这样的互动环节让他们受益匪浅。我组博士生李庭震感慨道:“鞠博士的报告让我对表面分析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整场报告会,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参会者们不仅对鞠焕鑫博士的精彩演讲表示高度赞赏,还对其分享的前沿技术和实际应用案例深感启发。许多与会者表示,此次报告会是一场难得的学术盛宴,为他们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灵感和动力。
鞠焕鑫博士简介:现任爱发科费恩斯(南京)仪器有限公司应用科学家,应用与市场总监。先后于2009年和2014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于2012年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David Ginger教授课题组联合培养。于2014年-2018年,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担任博士后和特任副研究员。自2018年,加入表面分析仪器公司,担任应用科学家和应用与市场总监。长期致力于软X射线谱学方法学研究以及能源材料/器件界面电子性质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与用户合作在Science, Nature,Nature Photonics, NatureChemistry, Nature Energy,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Adv Funct Mater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并参与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