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组织部和学校党委组织部的部署,2008年11月14日上午7时,法学院党委组织学院教工党支部负责人一行8人,驱车前往300多公里外的河源市紫金县乌石镇的升平村和升车村开展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活动。
中午12时许,我们一路风尘仆仆,刚到升平村村委会,就立即与那里集中的该村全体党员过了一次组织生活会。首先由升平村支部书记叶信恩同志介绍村里的情况:“全村总人口为3750人,500多户家庭,分布在21个村民小组,村里有1009亩耕地, 6000多亩山地;全村39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名;村民主要靠种田为生,村委会年收入4359元”。然后我院孙国忠书记发言:“法学院党委按照省委组织部和学校党委组织部的要求,努力帮助结对村党支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结对党支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结对的村党支部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可以进行支教、讲授法律知识,进行普法教育,特别是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民的“土地流转”法律问题,土地承包纠纷、合同纠纷、家庭纠纷等司法文书可以进行支持帮助。当然,没有纠纷,大家都能和睦和谐共处是最好的!”
随后,就“一帮一”结对工作进行了广泛交流。参加结对的学院3个教工党支部书记、党员深入到升平村和升车村进行走访、调研和慰问,了解结对村的五保户、困难户、困难学生和孤儿的具体情况。如慰问了92岁高龄的刘供桥五保户孤寡老人、11岁的孤儿钟秀萍和有40年党龄的年老多病且无人照顾的老党员练金六等10人,并一一送上慰问金。同时到两所村的小学进行交流和慰问并送去书包、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拍和书籍等文体用品。最后,我们相互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开展今后的帮扶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参加活动的党员深切感受到农村的一些家庭、老人和孤儿的困难和艰辛,看到了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喜变化。当我们慰问92岁的刘供桥孤寡老人时,她热泪盈眶,紧紧握着大家的手,一字一字从嘴里真情地说出:“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来看望我们的大学老师••••••”
(图文/编辑张惠华 法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