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酸纳米粒子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组装行为
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简称POMs),是由前过渡金属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多面体通过共角、共边、共面等结合方式形成的金属分子簇。与传统纳米粒子相比,POMs具有单分散性,结构明确,且表面性质可以调整,因此在构建纳米粒子表面活性剂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近年来,POM-有机杂化材料常被当做乳液催化剂,来促进不相溶两相中的反应。科研工作者利用POMs和大阳离子之间的超分子作用(例如,静电作用),来制备形态可控、结构有序的纳米复合材料,但对POMs在不相溶液体间界面活性的研究却很少。
有鉴于此,我们课题组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黄才利博士合作,以{Mo72V30}的水溶液和氨基封端的聚二甲硅氧烷(PDMS-NH2)的甲苯溶液为研究对象,对所形成的POM-表面活性剂的形成机理、聚集行为以及调控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图1.在不同的屏蔽效应下,POM-表面活性剂在水/甲苯界面组装的示意图。
研究表明,{Mo72V30}可将甲苯/水界面的界面张力由36 mN m-1减少为34.5 mN m-1,PDMS-NH2可将界面张力减少为26 mN m-1。在同样的情况下,带负电的POM和带正电的PDMS-NH2通过静电作用在界面上聚集,形成的POM-表面活性剂,可使张力减小为22 mN m-1,最小可减小为13mN m-1。
图2. (a) 0.01 mg mL−1的{Mo72V30}水溶液与不同浓度的PDMS-NH2甲苯溶液接触时的动态界面张力。(b) 0.05 mg mL−1的PDMS-NH2甲苯溶液与不同浓度的{Mo72V30}水溶液接触时的动态界面张力。
研究人员还发现当界面面积减小时,所形成的POM-表面活性剂会拥挤组装,产生起皱现象。此外,两个液滴接触时不会合并。
图3. 液滴的形态及其屈曲行为(左);两个液滴的接触、压缩和分离过程(右)。
POM-表面活性剂的堆积密度,是通过在水相中添加盐调控{Mo72V30}的表面性质实现的。NaCl可以促进POM-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组装行为,在水相中添加KCl和RbCl会使得POM-表面活性剂的初始堆积密度变高。
图4. (a) 用不同盐陈化1h液滴的压缩比和快照;(b) 添加RbCl时,液滴的自起皱现象。
研究者认为阳离子与{Mo72V30}的亲和力取决于水合阳离子的尺寸,尺寸越小亲和力越大。大的亲和力减少了POM之间的排斥作用,促进了POM-表面活性剂的形成,保证了界面上活性剂较高的聚集密度,本质上其实就是屏蔽作用。
该工作近期已发表在《Nanoletter》上,相信会对此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有很大的启示。
Nano Lett., 2018, 18 (4), pp 2525–2529
DOI: 10.1021/acs.nanolett.8b00208
Publication Date (Web): March 20, 2018
Copyright © 2018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研究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lett.8b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