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晚7:00,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安东尼˙卡蒂(Anthony Carty)应邀来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学。我中心胡赫男老师主持讲座,陈红彦教授、沈玮玮副教授、徐树老师及几十名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卡蒂教授以The International Lawyer as an Intellectual—The Role of Critical Legal Studies为题,阐述了批判性思维对国际法学者的重要性。卡蒂教授指出,在当今法律实证主义的方法下,国际法学研究局限于依据词语的通常和语法含义就国际立法、条约和司法裁决进行解释。国家制定国际法,国际法学者的职责仅仅在于查明国家的意志。然而,批判法学认为实证主义的方法存在着严重的词语含义中的模糊性与争议性问题。国际法院及法庭的法官试图通过解释的方法来解决这种模糊性,但是这种解释本质上是政治化的,因为它们反映地是法官们的主观价值判断。更为根本的是,法官们在处理个案时并没有机会就整个国际法体系的运行进行思考。卡蒂教授认为,对现有国际法的这种模糊性进行简单的批判仍然不够,国际法学者还应该理解国际法体系演进的历史与哲学语境,以此来思考各种国际法概念(比如国家、人民、经济正义、国际共同体等等)是如何变迁的以及它们在将来应该被坚持的方向。
在问答环节,老师与同学们分别就康德思想与自由主义、领事裁判权、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法律体系等问题向卡蒂教授发问,卡蒂教授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与回应。整场讲座持续2个多小时,卡蒂教授的讲授深入浅出、启发思考,现场讨论氛围热烈,老师及同学们均获益良多,讲座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