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共承担科研项目3项,并完成2项;发明专利授权2项。共发表文章34篇,并在对外合作与交流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国内天然气利用领域扩大了影响。简要汇报如下。
一、科研工作方面
本年度承担科研项目共3项,其中已完成2项,在研项目1项。
☆ 已完成科研项目2项:
1. 中央储备粮莆田直属库利用LNG冷能进行低温储粮可行性研究
受中央储备粮莆田直属库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自2007年12月份开始承担《中央储备粮莆田直属库利用LNG冷能进行低温储粮可行性研究》项目,开展了莆田直属库利用LNG的冷能进行低温储粮的可行性研究。粮库采用低温储粮可以有效地防治害虫,抑制粮食呼吸、减少干物质损耗及储粮水分的转移,延缓储粮品质劣变,保持原有新鲜度;防止微生物的孳生;减少化学药剂的残留污染;综合效益好。在此项目中,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中心课题组建议莆田直属库采用比邻的LNG空分厂副产的污氮作为低温储粮的气源,并设计了相关的工艺和设施。本项目工作现已基本完成,研究报告通过了专家评审。该项目到校经费12.8万元。
2. 广东大鹏LNG项目冷能利用总体方案研究
广东大鹏LNG项目是我国第一个LNG试点项目,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370万吨的LNG,并且已于2006年6月开始建成供气。为了充分贯彻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充分利用进口LNG携带的巨大冷能,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于2008年4月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进行广东大鹏LNG项目的冷能利用总体方案研究。由于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在国内LNG冷能利用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水平和知名度,所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中心聘请我校中心主任华贲教授及数名研究人员作为《广东大鹏LNG项目冷能利用总体方案研究》项目的专家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的研究工作。该项目已于2008年10月在深圳通过专家评审,本中心承担的利用LNG冷能进行轻烃分离工艺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认可。
3. 广州市清洁公交车发展分析报告
受广州新福利汽车公司的委托,起草一份提交给广州市政府的高于广州市发展清洁公交汽车的研究报告。报告详述各种燃料的汽车的尾气排放状况,达到清洁排放标准所做的努力,以及相应的经济数据;供政府决策参考。(已完成。)
☆ 正在执行的科研项目:
1、多用途石化气体运输船再液化技术
目前在沿海LNG接收站管输是主要输送途径,除液态LNG槽车运输方式外,藉万吨级小型LNG船通过沿海或内河向下游用户转运,也将是国内LNG市场迅速发展的运输新模式,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然而,船运LNG/ LE/LPG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航运过程中液货的气化。在海运过程中由于受外界环境热量的侵入,会使罐内的LNG/ LE /LPG有一定程度的升温,就会有液货不间断的气化产生闪蒸气,会导致货舱压力的升高,过高的液货舱压力会破坏液货舱的结构,对其维护系统造成危险。过去由于油气价格低廉,对BOG处理的普遍做法就是放空或燃烧驱动燃机。蒸发气的放空不仅危险,造成能源浪费,而且污染空气,如用来驱动燃机,效率低下。目前随着运输船只的增大,油气资源价格走高,无论是运营商从经济角度考虑还是从全球节约油气资源角度考虑,BOG的回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船运过程中BOG回收的最有效和理想的方法就是将其再液化返回液货罐,BOG的再液化技术将因液罐漏热而汽化的蒸发气重新液化成温度较低的LNG后返回液货罐,这样既控制了液货罐的压力,又降低了液货罐内的LNG温度,从而彻底解决LNG长距离低压运输的技术难题,既可以避免放空污染的问题,也可以最大限度的运输货物。
本项目受江苏张家港圣汇气体化工装备有限公司委托,进行多用途石化气体运输船再液化技术的开发,该再液化技术应具有工艺适应范围宽、操作弹性大、运行安全、稳定、可靠,并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同时可替代进口同类设备。本项目科研经费为75万,目前到校经费10万。
☆ 正在申报、谈判和策划的科研项目:
1、 深圳市广前电力有限公司价值评估及未来发展定位研究
该公司投产以来,面临上网电价低、经验亏损等压力。曾前来我中心求助。华贲教授与刘金平教授于9月份应邀前往考察、调研。本项目合同已经草拟,正在谈判。
2、 郑州市雁鸣湖生态新区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可行性研究
本项目是广州利海集团在郑州开发的,我校蒙琦教授主持。在蒙琦教授的邀请下,已经开展了前期初步调研、方案制订等工作。
3、 中山市深南电南朗镇和华南中药城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可行性研究
大鹏LNG项目签订以来,广东省先后建设了30多套GE 9 E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总热量达数百万kW。其中一部分因天然气未到而还未开工,一部分在燃油运行。在高气价的卖方市场下,普遍都面临严重亏损。根据我中心的研究工作,采用工业冷热电三联供技术改造这些纯发电设施,是它们能够存活并承受较高天然气价格的唯一出路;同时,这也是沿海地区工业摆脱燃煤造成的高污染和提纲热电联产提高能效的唯一出路。
深南电中山电厂几次请求我们按照这一思路对他们正在规划的需要110t/h蒸汽和230t/h蒸汽的南朗工业区拟建的60万kW燃煤机组的规划方案开展可行性研究,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华贲教授已经两次带人同他们讨论和现场考察。有关合同正在磋商拟订中。
4、 深圳燃气集团滨海医院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可行性研究
正在建设的2000涨病床的滨海医院是深圳市的重点项目。2007年,作为专家组副组长,华贲教授曾对由南天电厂通过3.5km管线向该医院供蒸汽吸收制冷方案的冷热电三联供项目提出改进意见。最近,改项目已由深圳燃气集团接手。本月中,深圳燃气集团专程来我中心,请求为他们制订新的冷热电三联供优化方案。有关合同正在拟定中。
5、 华侨城集团:昆明、泰州华侨城冷热电三联供项目规划研究
2005年,我们曾为深圳华侨城5km2区域内在原有4台柴油机发电厂基础上改造为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制订优化方案。因为天然气至今未能充分供应而尚未实施。最近,该集团在云南昆明和江苏泰州兴建的华侨城项目,要求我们协助制订冷热电三联供优化方案。该项工作正在联系中。
6、 中国-澳大利亚LNG基金合作研究项目之一:
天然气与煤电厂CO2排放的生命周期评价(LCA)
与澳大利亚科廷理工大学合作申报2009年度中澳LNG基金合作研究项目之一。由科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Tony Owen教授牵头,华贲教授与由科廷理工工学院Moses Tade 教授及相关团队人员参加。我中心在LCA领域做过有独创性的研究,在国内外发表了一些论文;对天然气与煤发电的LCA分析比较也有文章发表。目前项目建议书正在完成。
7、 中国-澳大利亚LNG基金合作研究项目之二:
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气下游市场需求和进口LND竞争力分析
与澳大利亚科廷理工大学合作申报2009年度中澳LNG基金合作研究项目之二。目前项目建议书正在完成和翻译过程中;并拟直接递交我国国家发改委。本研究对于目前天然气下游市场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我中心在这一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已在杂志和国内、国际会议上发表文章10余篇;也曾参与普光、粤东两个天然气项目下游市场调研项目的竞标。目前,正在积极向发改委汇报,促其早日开展。
二、对外合作与交流方面
1、中澳天然气技术合作伙伴基金项目
(1)中心副主任马小明教授参加了6月分在珀斯举行的中澳天然气技术合作伙伴基金项目理事会会议,就2008年基金支持的研究项目进行了讨论。并且协助国家发改委(NDRC)翻译拟开展的大鹏LNG 项目经验总结的项目建议书。
(2)应澳大利亚科廷理工大学的邀请,我中心主任华贲教授于今年9-10月前往该校合作研究一个月。介绍了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和我校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工作情况。并与该校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合作申报2009年度中澳LNG基金合作研究项目展开讨论;拟订了工作计划。
(3)2008年8月,中心组织8位一线培训与研究人员赴新疆广汇实地考察我国第一个LNG液化厂,并与该单位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流。
2、与广东油气商会的合作
广东油气商会虽然是地区性的组织,但在全国及世界油气领域都有较大的影响,他们组织的各项活动参加者基本上都是全国范围内和许多来自国外的机构和人员。自中心成立以来,就与该会进行密切的合作。今年,除了参与组织、协办每年一度的LNG国际会议之外,中心还在2008年厦门LNG国际会议上举办了以“LNG冷能利用”为主题的半天专题讲座.天然气研究中心的华贲教授、徐文东副教授和熊永强博士就“LNG冷能利用的技术、工程与经济问题”、“利用LNG冷能的低温储粮工艺”、“LNG卫星站的冷能集成优化利用”、“利用LNG冷能分离轻烃的工程、经济与集成优化”等专题做了报告。同时,研究中心邀请了原深圳燃气集团的董事长赖元楷教授和寰球化工公司教授级高工蔡国勇先生与所有参会人士在讲座完毕后举行了圆桌会议,一起探讨LNG接收站与冷能利用,会上,大家踊跃发言,积极讨论。此次讲座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了解LNG冷能利用的新技术和新动向的平台,收到了良好的反响。
12月17—19日,中心还与广东油气商会合作在佛山举办2008“燃气技术与设备技术交流会”;组织专题报告和评审论文。中心华贲主任、赖元楷常务副主任、罗东晓兼职教授在会上做了主题报告,并同与会者进行了交流。
3、应邀在国际和全国性会议上做专题报告
(1)中心主任华贲教授应邀做的专题报告:
在《2008年中国LNG国际会议( 2008年1月17日,深圳)》上做“大型LNG接收站冷能的综合利用”的报告;
在7月27日在天津举行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启动会》上做“建筑物供能系统的集成优化”的报告;
在10月17日在重庆举行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做“第二代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问题”的报告;
在11月4-6日在重庆举行的《2008 全国暖通空调年会》上做题为“建筑物能源供应系统的集成优化—21世纪暖通空调的发展趋势”的报告;
在11月6-7日在北京举行的《2008天然气下游市场和管网投资建设论坛》上做题为“天然气下游市场分析及走势”的报告;
在11月26—28日在厦门举行的《2008年中国LNG 国际会议》上做“中国LNG冷能利用的进展和展望”的报告;
在《2008第四届中国(成都)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上做“四川地震灾区重建中发展冷热电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机遇”的报告;
在《第四届中药现代化发展论坛》(12月1日,从化)上做“现代中药企业与能量系统优化 技术”的报告;
在《2008燃气技术与设备技术交流会(12月17—19日,佛山)》上做“天然气联合循环机组改造为DES/CCHP的技术经济分析”的报告。
(2)中心常务副主任赖元楷教授应邀做的专题报告
在8月上海举行的《LNG卫星站技术交流会》上做“呼吁建立全国天然气一张网”的报告。
在《2008燃气技术与设备技术交流会(12月17—19日,佛山)》上做“发展中的中国LNG产业”的报告。
(3)其他同志应邀做的专题报告
在《2008燃气技术与设备技术交流会(12月17—19日,佛山)》上做“我国液化天然气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展望”的报告。
三、研究成果,论文和出版物
1、出版“LNG研究论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年12月);汇集中心在6个方面发表的文章共 31 篇。
2、本年度论文发表,共 39篇
在2007年11月“LNG研究论文集”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以出版以后发表的文章39篇,正在汇集成为一本论文集刊印。(见附件:论文目录)
3、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
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的烟气低温端热利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申情时间:2005.01.20 申请号:200510032846.4(华贲 刘效洲)公开号:CN1807860A。2008年7月16日授权。
申请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调峰功能的液化天然气的轻烃分离方法
申请号:200610033100.X 申情时间:2006.01.20 (华贲 熊永强 李亚军 杨艳利)公开号:CN1821352A 授权公告日:2007.11.7 专利号:ZL 200610033100.X
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
2008-12-6
附件:2008年天然气利用研究论文集目录
产业政策、资源与能源
1. 华 贲,中国的天然气产业政策建议,《能源政策研究》,2009年,
2. 华贲. 中国天然气资源、价格、上游市场刍议,天然气技术,2008.2
3. 华贲。中国天然气产业下游市场和政策发展刍议,天然气技术,2008.03
4. 华贲 中国能源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思考 能源思考 2008.3 06-11
5. 熊永强,李亚军,华贲. 液化天然气中轻烃分离工艺的优化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
6. 王小伍,华贲等. 广东省进口LNG替代现用能源的分析,天然气工业,2008.2
7. 华贲 赖元楷 蔡睿贤,呼吁建立全国统一天然气管网,能源政策研究 2008.4 21-23
项目规划、价格与市场
8. 罗东晓. 国家天然气主干管线互联互通的战略思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
9. 罗东晓. 国际液化天然气贸易新发展及应对策略,煤气与热力,2007.2
10. 华贲 广东如何高效用好天然气 广东省内情内参 2008.6 (41)30-33
11. 华贲. LNG产业链成本分析及定价策略,国际石油经济,2007.3
12. 华贲等. 国际LNG市场价格走势分析,天然气工业,2007.1
13. 华贲,杨艳利,. 进口LNG产业链下游环节对供气成本的影响,天然气工业,2007.9
14. 罗东晓. 多气源供应格局下的管网供气方案,天然气工业,2008.6
15. 华贲 罗家喜,国际 LNG 市场价格走势研究,《天然气工业》2007,(1)
LNG冷能利用
16. 华贲 大型LNG接收站冷能的综合利用 天然气工业 2008.3:(10-15)
17. 华贲 邰学林 LNG冷能利用亟需高层协调整合 能源政策研究 2008.2 12-16
18. 华贲 李伟 徐文东 赵玉民 熊永强 唐山LNG项目冷能利用示范工程 天然气工业 2008.6.17(5) 1-4
19. 熊永强,李亚军,华贲. 液化天然气冷量利用的集成优化,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20. 徐文东; 尹华; 华贲; 李亚军; 利用LNG低温佣的开式工质循环发电技术,现代化工,2007,S2
21. 徐文东,高丽荣等. 液化天然气冷能梯级集成利用技术研究,现代化工,2007.5
22. 华贲,中国LNG 冷能利用的进展和展望,天然气工业 2009,
23. 高丽荣 华贲 熊永强 李亚军,利用LNG冷能的低温储粮工艺研究,天然气工业 2009
分布式能源
24. 华贲. 中国城市建筑能源系统的集成创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
25. 华贲,龚婕.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经济性分析,天然气工业,2007,7
26. 华贲 中国城市能源规划需要创新,能源思考 2008.9 30-36
27. 华贲 刘金平 左政,天然气联合循环改造为工业冷热电联供的技术经济分析,《工厂动力》2009年
28. 蒙琦 华贲, 2008雪灾思考:分布式能源与大电网的安全保障,能源政策研究 2008.3 27--30
29. 华 贲,广州大学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项目的启示,“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1 月
下游应用技术
30. 罗东晓. 珠江三角洲地区推广液化天然气汽车的可行性,煤气与热力,2007.6
31. 罗东晓. 地下储气井在天然气加气站的应用,煤气与热力,2007.7
32. 罗东晓等. L-CNG加气站的推广应用前景,天然气工业,2007.4
33. 罗东晓等. 天然气汽车的经济性分析,煤气与热力,2007.3
34. 罗东晓等. 天然气热泵用于制冷的技术经济分析,天然气工业,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