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王均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基于肿瘤微环境调控的纳米药物研究”项目综合绩效获评优秀


近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下达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结论。我院王均教授主持的“基于肿瘤微环境调控的纳米药物研究”项目综合绩效获评优秀。该项目2017年立项,由华南理工大学牵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和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担。

202335日,由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在华南理工大学组织召开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议。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卞曙光副主任、广东省科技厅夏奇峰二级巡视员、华南理工大学李正副校长出席了会议。科技部高技术中心邀请了纳米科技领域11位技术和财务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评价。会上,华南理工大学李正副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国家科技部、项目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请专家对项目组进行建议与指导。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卞曙光副主任强调在项目评价中要坚持目标导向,根据分类评价要求,重点考察研究成果的水平、创新性及应用前景等。广东省科技厅夏奇峰二级巡视员,表达了对本项目的肯定,同时希望华南理工大学继续为推动广东省产学研融合和创新做出贡献。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张月主管介绍了项目评价细则。项目负责人王均教授汇报了项目的总体完成情况及取得的代表性成果。评审专家就相关内容进行了质询,并从纳米药物的基础研究到产品应用方面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会后,专家组参观了实验室和科研平台。项目组成员现场展示了搭建的活体成像平台,可视化显像纳米药物在小鼠肝脏中的运动。此外,项目组还展示了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纳米药物制剂,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该项目旨在围绕肿瘤微环境调控纳米药物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发展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纳米药物,解析纳米药物构筑策略与调控肿瘤微环境的机制,建立解析纳米药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新方法,发展纳米药物规模化制备技术,推动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等,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成果,部分成果实现临床转化,在Nat NanotechNat Biomed Eng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第一标注论文158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5项,取得生产批件1个和临床批件/许可3个,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其中,项目成员单位石药集团研发的米托蒽醌脂质体(多恩达)是近五年来全球上市的唯一一个脂质体纳米新药,也是我国唯一获得美国临床许可和孤儿药资格的脂质体纳米药物。项目的成功实施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了我国纳米药物制剂的进步,提升了我国纳米制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有望为解决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卡脖子”难题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