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2023年】赵贵、张玥、董岩松同学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23年6月5日,实验室博士研究生赵贵、张玥、董岩松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并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赵贵同学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贝时璋生命科技英才班,在本科阶段即加入本实验室进行学习并参与科研项目,2016年免试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硕士研究生期间,他的主要工作集中于研究阳离子脂质辅助的聚合物纳米颗粒递送siRNA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在2019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理学硕士学位。同年,赵贵同学通过申请考核制进入华南理工大学继续在本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他的主要工作集中于开发膜融合型纳米囊泡用于在体制备CAR-T细胞的研究,针对CAR-T细胞疗法目前存在的制备时间过长及治疗过程中副作用等问题,利用低免疫原性的胞外囊泡作为载体,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基于纳米囊泡的靶向T细胞的膜融合递送系统,能有效携载CAR蛋白并通过膜融合递送至T细胞,在体内实现制备CAR-T。该研究为CAR-T细胞疗法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张玥同学本科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生命科学)基地班,于2016年免试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她的主要工作集中于阳离子脂质辅助的聚合物纳米颗粒递送CRISPR/Cas9 mRNA用于移植免疫排斥的研究,在2019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张玥同学通过申请考核制进入华南理工大学继续在本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她的主要工作集中于开发调控T细胞迁移和功能的纳米药物,设计构建了一种肿瘤特异性的基因激活纳米药物,可以实现定向诱导T细胞至实体瘤的迁移浸润,增强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和CAR-T疗法的疗效。另外,设计制备了一系列可控的多聚蛋白药物,可以有效促进T细胞的活化和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董岩松同学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17年免试直博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生学习。在博士研究生期间,他的主要工作集中于研究肿瘤酸性微环境调控的纳米系统的制备及性能。论文主要创新成果包括:
(1)利用四嗪基团修饰的肿瘤酸度敏感聚合物的组装和解组装,调控四嗪基团与乙烯基醚基团的生物正交反应,实现乙烯基醚基团修饰的前药在肿瘤酸度下的选择性活化,为抗肿瘤前药的活化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2)利用肿瘤酸度敏感的化学键和生物正交反应调控荧光探针与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聚集,在肿瘤酸度触发下同时实现放大荧光信号和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比度,为双模态成像探针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3)利用肿瘤酸度敏感聚合物和生物正交化学反应控制两种纳米递送载体在肿瘤组织聚集,实现药物的肿瘤富集,通过在小鼠肿瘤模型中的实验研究,表明该策略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为实现精确和高效的药物递送提供了一种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