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在改善肿瘤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别吃我”信号CD47,与巨噬细胞表面SIRPα结合,减弱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吞噬作用,逃避免疫系统监视和清除。因此,促进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是重编程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关键。然而在许多实体瘤中,仅阻断CD47- SIRPα这条通路不足以发挥足够的吞噬清除和抗肿瘤作用,这是由于除了“别吃我”信号,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还受到“吃我”信号的调控。这类“吃我”信号往往在肿瘤细胞上表达较低,如何同时调控两条通路对促进TAMs吞噬至关重要。
杜金志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介孔有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并在介孔腔内负载阿霉素(DOX),同时将CD47抗体(aCD47)吸附在表面,构建共递送系统aCD47-DMSN,用于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系统给药后,aCD47对肿瘤细胞上CD47的识别增加了纳米颗粒的靶向性,同时阻断“别吃我”信号;被内化的DOX通过诱导免疫原性死亡(ICD)效应,使钙网蛋白(CALR)暴露于肿瘤细胞表面,上调“吃我”信号;两条通路“双管齐下”改善体外、体内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促进抗原交叉提呈。此外,ICD效应还促进了树突状细胞(DC)的激活,协同增强CD8+ 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4T1乳腺癌原位模型和B16F10黑色素瘤皮下模型中,aCD47-DMSN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
该成果以“Nanoparticle-Mediated CD47-SIRPα Blockade and Calreticulin Exposure for Improved Cancer Chemo-Immunotherapy”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CS NANO上。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2c0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