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学院8名学子通过鲁汶大学“2+2”双学位项目选拔
陈颖源 2021-06-23 2893

      近日,比利时鲁汶大学公布2021年“2+2”本科双学位项目录取结果,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本科生表现突出,推荐的9名本科生中有8名被录取,占广州国际校区录取人数的89%

 

      今年,比利时鲁汶大学该项目在中国10所知名高校共录取24名本科生,华南理工大学录取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学校获录取学生均来自广州国际校区,其中,微电子学院8人,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1人,他们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前往比利时鲁汶大学工学院学习。

 

      鲁汶大学(KU Leuven)始建于1425年,是比利时久负盛名的最高学府,也是享誉全球的世界级顶尖研究型大学。2021年QS 世界大学排名第84名(比利时第1名),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第48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45名。鲁汶大学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领域有:半导体、微电子及纳米技术、电气与电子工程、生物信息和生物统计、干细胞研究、遗传学等。

 

鲁汶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采用全英教学,本-硕-博贯通培养,多层次国际联合培养,包括2+2项目、3+2项目、4+2项目、双硕士学位、双博士学位、短期交换项目、夏令营项目等等;与国际一流微电子学科对接,与鲁汶大学和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中心)等世界知名微电子研究机构深度合作,提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创新能力;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培养工业界急需的具备国际化合作与竞争能力的集成电路及微电子专业人才。


录取学生分享:

 

      从寒假前宣讲会到面试结束,准备工作经历了很多困难,但也得到了很多帮助:校区举办的雅思辅导、辅导员老师的报名提醒、教学与全球事务办公室的细致报名指引和答疑、学院的审批和院里老师们的推荐信、院长会上的面试经验交流分享以及最后大家项目通过时共享的喜悦……这一路很感谢校区各位老师的帮助,感谢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度过快乐而充实的每个日夜。无论我走在哪里,时常挂念,总有一股暖流滋养着心灵。

——微电子学院 赵奥成

 

      经过几个月的各项申请流程,我们成功通过面试,获得华工与鲁汶大学联合培养的机会。很感谢各位老师在面试前后给予的帮助,让我们顺利通过面试。转眼间进入广州国际校区学习已经两年,感谢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让我感受到大学生活的美好。在校区学习的日子,我们收获了知识以外的能力,也拥有了去往更宽广舞台的机会。

——微电子学院 吕圣哲

 

      在准备申请鲁汶大学2+2项目的几个月里,我经历了之前从未有过的事,也收获了很多难忘的回忆。有等待发放组件的期待和兴奋,也有深夜写学习报告的焦灼和痛苦。万幸结果是好的,让一切努力都有了回报。感谢学校和同学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在广州国际校区学习的两年我收获了很多。未来的我会更加努力,不辜负学校的期待。

——微电子学院 孙羽晗

 

      准备鲁汶大学2+2项目最大的收获是令我明白——即使一开始对某个领域非常陌生,只要愿意花足够多的时间,有兴趣去探索,并且能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们寻求帮助,我也可以做得很好!

——微电子学院 彭碧涛

 

      非常开心可以被鲁汶大学2+2项目录取,经过长达半年的准备终于获得了想要的结果。希望我们能尽快适应鲁汶大学的新生活和学习环境,争取不给我们华工丢人。

——微电子学院 朱雯洁

 

      出国的选择是大二寒假决定的,一个学期的准备时间可以说十分紧张,但幸得学校各处老师和同行伙伴们的帮助,才不致留有遗憾。面对人生的转折点,我总是后知后觉的。就像这次,当申请通过的那一刻,我才知道未来的人生已经多了很多的可能。这不仅是一次提升学识储备的机会,更是像学院李斌院长教悔我们的,这是一次Expand your horizon的难得机会。比利时是一个处在欧洲中心的文化大融合的国家,向西渡过英吉利海峡是欧洲的金融中心伦敦,向北毗邻欧洲的工业中心法兰克福,南面是欧洲的艺术文化中心巴黎。我希望我和此次同行的伙伴们可以带着我们民族自己的精神和文化到欧洲的中心去,开阔视野,启发心智,增长才干。愿为有意鲁汶大学的学弟学妹们做“开荒牛”,将我们华工微电子学院学子的风采带到欧洲。最后,愿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微电子学院 马宇豪

 

      在选拔时总是反复修改作品细节,希望呈现最好的自己。虽然等待结果的过程十分忐忑,但最终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那就在下一段路上继续前进吧!

——微电子学院 林斯佳

 

      很高兴也很惊喜,我们班上8个申请该项目的同学全部通过了。我为此次项目准备了许多,也付出了许多,通过的结果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很感谢能有这次机会让我可以前往鲁汶大学学习,希望我在国外能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微电子学院 贺梓铉

 

 

广州国际校区老师与项目申请学生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