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风采 | 朱毅:他以智能制造为舟,向全球科技深水区进发
2025-06-27 10

PART 1

个人简介

铭诚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

连续三年获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

学业绩点排名专业第一

授权一项国家发明专利

发表一篇SCI论文

斩获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巴黎综合理工学院offer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

广东省“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立项负责人

SRP创新训练项目立项

2024年中国大学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赛国赛三等奖

202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

铭诚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共产党员标兵”(提名奖)

校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校级优秀共青团员、校级优秀学生会骨干

华南理工大学寒假/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1级智能制造一班班长


PART 2

探索启程

从华工开启国际学术之旅

2021年,华南理工大学首次在浙江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当时,朱毅被广州国际校区新工科专业的前沿布局深深吸引,最终凭第一直觉选择了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开启了他与华工的深度链接。

从入学伊始,朱毅便萌生了未来出国深造的志向。全英课程教育体系、丰富海外导师资源、众多跨领域学术讲座……校区在地国际化的培养模式,持续为他的目标铺路架桥。此外,学院更主动对接国际交流项目,让他成功入选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交换生计划。在德国的半年时间里,他深入接触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同时有机会在欧洲多国游历拓展国际视野。

在四年的科研成长中,学院的喻婷婷老师,成为了他的关键引路人。作为德国海归教授,她是学业导师,是班级班主任,更是生活益友。除了科研指导,老师常与朱毅分享她在国外生活学习的经历,介绍出国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申请流程,以亲身经历为蓝本,为朱毅勾勒出更加清晰的国际化成长路径。

PART 3

淬炼沉淀

以智能制造赋能医学场景

依托学院丰富的平台资源与导师支持,朱毅持续关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在医学场景的应用可能:通过磁场控制微米级机器人,探究其在微小环境下的运动方式,实现医疗仿真环境下的轨迹跟踪;基于肌电和应变设计可拉伸的柔性传感器,贴合人体部位捕捉生理信号进行检测分析,为患者康复提供准确数据支撑……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广东省百步梯攀登计划,到学校SRP创新训练,朱毅常担任着主要负责人的角色,带领团队成员闯过一道道科研难关。当前,他成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SCI论文,并授权一项国家发明专利。

科研之路从无捷径。四年的实践淬炼,让朱毅对科研本质有了更深的体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整理……他不断重复着前人的科研步伐,感同身受他们的钻研态度,也在坚持寻找学术创新的机遇。“当我终于有天走到科研道路的临界点,能以第一人的身份留下自己的脚印,那时候的成就感才会是无与伦比的。”

PART 4

突破自我

在多元角色中重构青春边界

作为一个拥有无限活力的“浓人”,朱毅在大学生活里,是个能完美平衡学习和生活的“多面手”。他担任21级智能制造一班班长,日常组织各种班级和团建活动,并带领班级获得校“十佳班集体”、校“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连续两年获评校级年度先进班集体;作为铭诚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他筹备组织铭诚书院趣味运动会、铭诚之夜晚会等大型院级活动,认识了书院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还积极投身开学迎新活动、爱心献血、校医室体检工作等志愿服务工作,参与各种文体活动,与班级同学一起在书院的“金阳光杯”篮球赛和足球赛中,荣获院级季军与院级亚军的好成绩。

在不同的身份角色中,朱毅始终带着“重在体验”的心境,肆意拥抱校园生活的每一面。在丰富经历的锻炼中,他也成功打破了“I人”属性壁垒,变得更加开朗主动。

PART 5

破风前行

主动拥抱未来不确定性

手握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offer,朱毅站上了人生的新起点。面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他并未感到焦虑。“最好的成长,是允许自己在‘未完成态’中探索塑形”。他将怀着新一代科研人的使命,以“不设限”的开放心态,把过去的成绩变为破风前行的底气,继续走向国际舞台,解锁科研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