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10
华工人文讲堂活动剪影
为引导学生触摸文明脉搏,接续传承薪火,日前,铭诚书院带领同学们积极参与了华南理工大学人文艺术大讲堂的第三期活动。同学们穿梭于逸夫科技馆的光影流转之中,通过四场专题讲座感受艺术与历史的交响,探求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人文艺术大讲堂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本次人文艺术大讲堂系列活动聚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涵盖了人文历史、艺术理论、人生哲思与社会热点等众多领域,构建多元课堂。
壹
衣冠载道:服饰美学密码
贾玺增教授以中华传统服饰的色韵与纹样哲学为引,解构中国服饰文化独特的美学特征。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美学皆是古人宇宙观的凝练,体现了人文与产品的自然融合,蕴含着经纬交织的文明密码。

贰
汉字春秋:书法审美溯源
王见教授以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为例,讲述了从古至今汉字及其图像符号的变化。他指出,“了解古代书法,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把汉文字的文化和艺术发展到文字语义学、符号学、图像学、形态与构成学的现代学科的层面”。

叁
丝路丹青:时空对话和田
李青教授首次公开了“202丝绸之路和田美术遗迹考察队”在和田地区众多遗址考察研究的部分珍贵影像。以斑驳的文化痕迹以及大漠深处的文明碎片,见证多元文明在丝路上的求同存异。

肆
大漠薪火:敦煌守护誓言
娄婕教授通过历史文化背景、出土文物、璀璨丹青、造像彩塑、石窟建制、探险者故事等多个维度向大家介绍了敦煌莫高窟。团队扎根大漠,接续奋斗,不计个人得失,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学子心声:讲座心得
四位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点燃了当代青年接棒文明薪火的使命感,也引发了铭诚学子的深切思考。
1
陈光鉴
2021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早已超越了艺术范畴,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然而,如何让这一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生命力,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从王羲之的审美定式,到现代书法的挑战与创新,这场讲座不仅让我更加理解书法的文化意义,也激励我不断思考如何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
2
王英瑞
2021级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这场讲座让我重新思考书法的意义。书法不仅是笔墨间的技艺展示,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在全球化的今天,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也展现着我们的文化特质。作为普通书法爱好者,我反思了自己的学习过程,今后,我希望能更加关注书法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尝试用更开放的心态去探索书法在现代语境下的可能性。
3
李嘉宁
2021级机器人工程专业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以五行五色为基础,与自然、哲学、伦理、历史息息相关。贾教授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传统色彩的“意象”与“意境”,让我认识到,中国传统色彩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表现,更是一种精神表达。
4
林嘉轩
2021级机器人工程专业
在当今各种作品中的退红色彩的回归,不仅是对传统美学的尊重,也是对现代设计与艺术的启发,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体验到一种源自传统、却又具有现代感的美学境界。通过此次讲座,我对“退红”这一中国传统色彩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意识到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表现,更是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的承载体。
5
孙宝峥
21级机器人工程专业
展望未来,中国书法的现代发展需要经现代性重建与重构。我们应立足世界,将书法发展到现代学科层面,完成时代和历史赋予的使命。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让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历史从未褪色,艺术始终年轻。
兰亭序末句写道,
后之所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铭诚学子在这场历史与艺术的交融盛宴中,
深刻感知到了传统美学的当代生命力,
筑牢了文化自信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