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党员风采】穗河两地,奉献无悔青春——沈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2011.09.02

  沈涛,男,1983年4月出生,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7月双专业毕业来南校区工作。现为南校区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办公室研究生管理科干部,工作职责为南校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副科级。2010年被学校派往河源市和平县贝墩镇石村村挂职,负责推进我校在该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2  010年12月23日,华南理工大学组织部负责人到学校的对口帮扶村——河源市和平县贝墩镇石村村,小学校长和村干部向该负责人提出:“村里的工作离不开‘他’,希望‘他’继续驻村”;2011年6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届硕士生小唐的qq签名档换成“约了三次,终于和‘他’合影了”。“他”就是沈涛。沈涛是我校对口帮扶村的第一批驻村干部,学校研究生团委副书记,研究生会南校区执行委员会、微软俱乐部、爱立信俱乐部的指导老师沈涛,小唐就是他指导过的学生。
  2010年初,经过学校组织部筛选,沈涛成为我校驻河源市和平县贝墩镇石村村的第一批驻村干部。2010年3月,沈涛到村报到上岗,直至2011年2月圆满结束驻村工作回到学校。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沈涛克服了语言障碍,凭着他在学校长期做学生工作所形成的特有的细心和耐心,很快与村干部和村民打成了一片,并在学校和各二级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为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带来了可喜的变化。2010年底,学校的对口帮扶工作顺利通过了广东省和河源市的考核。
  克服语言障碍,找小学生帮忙做翻译
  沈涛的老家在安徽阜阳,而帮扶村地处粤西北的深山中,方言为客家话。当地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村民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不会讲普通话。沈涛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驻村初期,沈涛经常到帮扶村小学,为小学生补课,和小学教师谈心,为小学的发展出谋划策。沈涛的努力很快得到帮扶村小学师生的肯定,他每次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总会有小学生或小学老师主动同行做翻译。三个月过去后,沈涛就基本能听懂当地的方言,而当地村民的普通话水平也大幅提高。现在沈涛再走访贫困户时已不需要翻译,但总有老师或小朋友主动跟着他前去。
  踏遍帮扶村的每一寸土地,帮扶工作尽职尽责
  石村村位于贝墩镇最北部,是该镇较边远的村(距离约10公里),临近江西省,四周山头耸立,林业资源丰富。该村自然条件较差,山地约11000亩,水田约1700亩,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变,全村共有贫困户136户,贫困人口569人。
  从2010年3月1号到村报到后,几乎没有一天是清闲的。为了尽快摸清村里情况,他向学校打报告,买了一辆摩托车,每天以车代步,走遍了帮扶村3个片25个村小组,走遍了帮扶村每一块山林、水塘。“有些村民小组的路非常难走,骑摩托车像骑马;有些村民小组的路甚至非常危险,一边是山,另一边是悬崖或水塘”沈涛这样介绍道。
  沈涛通过调查了解发现,136户贫困户中,约60%的家庭都至少有一个成员患病,许多人还是重病,属因病致贫;帮扶村山地多,水田少,在山地方面潜力巨大;从部分村民小组到村公路的路非常差,村民出行及其不便;帮扶村没有集体收入。针对帮扶村的实际情况,积极联系学校相关部门制定帮扶计划,如为帮扶村修建村道立项,争取广东省交通厅的支持;筹集资金,修建村委办公楼,改善村委办公环境;协助部分帮扶户进行危房改造;联系校友企业直接到村招聘,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为帮扶户购买农村医疗保险并两次组织学校医院专家到村义诊,解决帮扶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帮扶村购买果树苗,发展种植业等,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想方设法,探索行之有效的智力帮扶
  沈涛介绍:“扶贫工作的关键是要改变人的观念,提高人的技能,要实现这些转变,教育是根本”。通过沈涛的积极联系和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10年4月,统战部率民主党派成员二十多人到帮扶村小学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向帮扶村小学捐赠桌椅款9270元和价值近6000元的文具书籍体育用品。5月,研究生代表赴帮扶村小学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代表全体研究生为帮扶村小学捐赠价值近7000元的文具及课外书籍,并和小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素质拓展活动。6月,研究生院、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三个单位党员向帮扶村小学捐资10000元用于小学新建教师及学生宿舍购置家具和水电装修。7月,电力学院组织的支教小组到帮扶村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手拉手一起成长,促和谐共同进步”的下乡活动,帮助帮扶村小学培训教师、辅导学生以及开展用电常识宣传、防雷知识宣传和普及村民科普知识。 10月,研究生院党支部代表再次到帮扶村小学开展帮扶工作,捐助笔记本电脑一台,各类物资一批。11月,统一战线成员再次到帮扶村小学开展捐资助学活动,15名教授共认助了15名贫困儿童,每个被认助儿童在校期间每月可获100元生活补助,第一批认助金13500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户子女受教育的压力,同时在帮扶村形成了浓厚的重教育氛围。11月,教育技术中心和计算机学院支持的电脑室正式建成并挂牌。12月,沈涛组织了帮扶村小学的老师到我校附小参观学习。
  2010年12月,石村村小学给学校组织部发来感谢信和喜报,通报该小学在贝墩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六年级中段考试中,语文、数学成绩总积分均列全镇第一名,使师生们备受鼓舞。
  身在农村,心系学校
  2010年,沈涛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帮扶村度过的,但是并没有放弃他在学校负责的工作,始终和他指导的学生干部保持联系。南校区管委会教学办和研究生工作部的领导介绍,“沈涛同志身在农村的时候,依然心系学校,心系他带的学生,无论帮扶村的工作有多忙,他依然通过电话,网络关心指导着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南校区执委会、微软俱乐部、爱立信俱乐部等学生组织的工作。更难能可贵的是,沈涛每个月回广州探亲的时候,从来没有休息,只要他在学校,只要是上班时间,他就在办公室,甚至非上班时间他也在办公室”。2010年南校区研究生德育工作维持了健康稳定的大局,并在研究生学生干部管理、研究生工作调研和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这里面融入了沈涛很多的心血。
  此外,沈涛于2010年还兼任了南校区机关工会和教代会委员、南校区管委会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计生宣传员及通讯员等职务,并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10年经沈涛修改或自写的新闻报道超过30篇,其中有26篇发表在学校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