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斌教授带来“田野调查方法谈”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 2021-09-28 浏览次数: 161

为加深学生对研究方法的认知,提高学生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924日,广东省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特别邀请云南大学郭建斌教授到院开展“田野调查方法谈”专题讲座。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郭建斌教授讲述田野调查方法

课上,郭教授从“选点”“融入”“观察与体验”“听与问”“写田野笔记”“基于田野研究的学术写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特别是针对田野调查中的重要问题“如何融入田野”,他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融入田野必须付出较长时间,他指出,部分学生只用两三周的时间去融入田野,调查结束依然还是个“局外人”。其次,田野调查实际上是一种实地研究,凡是有人的地方都可以进行田野调查。小到公园、家庭或是实验室,大到乡村、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同时,在实地研究时,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积极沟通、交流,越过文化边界,化解隔阂,求得多元文化之间的和谐。最后,要像“土著”一样思考。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贴近当地人,学习他们的语言、领会他们的价值标准、理解他们的观念,脱离原本的立场,站在当地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提问环节上,各位老师与同学均踊跃提问,郭教授也就老师与同学提到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就同学所提到的如何参与观察的问题,郭教授认为在参与中所获得的真实体验,会比观察更加重要。他以自己曾经的电视房调查经历举例,有些东西是人眼或摄像所记录的视觉观察无法赋予的,要调动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相互协调,才能获得真实的体验。

图:师生认真听讲


同时,郭教授还就观察记录、电视场域、网络民族志等话题进行讨论。他认为,在田野调查中,要“多听少问”。听,要听“与众不同”的声音。调查者要从“本文化”中脱身出来,理解和融入“异文化”中。问,要问相关度高的问题。关于田野笔记,郭教授认为应当以书写来带动思考。在撰写过程中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行初步整理,达到驱动大脑、整理思路、触发研究问题和“保鲜”感受的作用。



图:郭建斌教授与师生合影

基于理论,忠于感受。讲座最后,郭教授提出要忠实于田野中的感受,也要浏览各种理论文献,扩宽视野广度,延伸思维深度,最终找到合适的“节点”,将理论经验和田野现实联系起来。

据了解,郭建斌教授是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媒体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他的博士论文是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第一篇用较为严格意义上的人类学方法完成的,他在田野调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思考,其经验和方法让研究者们受益匪浅。


中国 广州市 大学城 华南理工大学 B1楼 广东省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邮编:510006
电话(Tel): +86(0)20 39381061 E-mail: gdpdic@scut.edu.cn
The Centre of Public Diplomac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B1-206,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hina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