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4月13日,中海油总院李清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应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然气研究所邀请,来我所进行了学术交流。13号下午,李博士的学术报告会在逸夫工程馆202会议室隆重召开,我所樊栓狮教授主持,广大师生参与了报告会。
学术交流会上,李博士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以“深水油气田多相流动安全,保障系统中的多相流力学行为”为题,分别从“海洋能源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深水流动安全技术现状”、“深水多相流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进展”、“复杂多相流力学行为研究思考”等四个方面展开。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近海已成为我国石油产量的主要增长点,深水是我国能源主要接替区。深水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主战场和科技创新前沿。深水环境复杂,主要面临的挑战有①、深(低温、高静压、崎岖海底等);②、远(离岸、依托设施距离远);③、复杂油气藏特性(多相流动、腐蚀、砂)。深水将要实现从勘探到开发、从常规深水到超深水、从常规地层到复杂地层等多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基于现有技术基础开展更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科研攻关工作。如今深水工程技术日新月异,深水油气田开发水深记录快速刷新,深水开发已达2934米,钻井深度达3095米。我国近海已建成四大油气生产区,分别是渤海、南海西部、南海东部及东海油气开发区。目前,我国近海已形成5000万吨油气当量年产规模,我国深水勘探开发已实现从330米到1500米的跨越,从国内向国外(主要是墨西哥湾及大西洋两岸)重点跨越。
会后,李博士与在场师生深刻讨论了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多相流动安全现状。在讨论中,我们更加了解到当前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中的细节及存在的难题,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出了直接、深刻的指导。只有紧紧把握实践的脉搏,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为真正好的研究。本次李博士的报告由国内走向国际,又从国际对比国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案例,并给予我们很多启发,让我们受益匪浅。
报告完毕,与会师生与李博士进行了深刻的讨论,会场气氛十分活跃。

嘉宾简介:
现为国家能源深水油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兼工艺首席工程师。是我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海油工程专家,担任国家能源深水油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分会学术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水合物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防科工委深海空间站顶层专家组成员,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水合物专项专家组指导专家、863项目(《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评议专家、国家科技部海洋领域评议专家、第四届/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委员,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水下生产技术、流动安全保障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领域的专家。
曾先后主持10多项国家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研工作,主持完成20多个海上油气田的水下工程方案研究,获得专利28项,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1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工程索引》(EI)等收录50篇,完成3部国家标准编写。其科研成果已应用海上油气田工程实践,为中国海油上产5000万吨建设海上大庆提供了技术支持。参加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深水高技术战略规划等编写,多次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先后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青年成长成才青年身边的榜样、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建功立业标兵”、并多次荣获中国海油科技进步奖。
(图/文 郭凯 化学与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