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栓狮教授带队赴香港城市大学张瑞勤教授课题组学术交流
发布人:汪润凯  发布时间:2017-05-23   浏览次数:938



樊栓狮教授带队赴香港城市大学张瑞勤教授课题组学术交流




2015918日—920日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樊栓狮教授等一行15人赴香港城市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系张瑞勤教授课题组展开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樊栓狮教授带队,全团由5名教师和我院不同专业的10名博士研究生组成。香港城市大学参加学术交流的人员为物理与材料科学系张瑞勤教授课题组的老师和学生总计7人,其中教师2名,博士研究生5名。



学术交流活动于919日上午9时在香港城市大学主教学楼正式开始。首先由张瑞勤教授致欢迎词,并对香港城市大学和港方参加本次交流的成员做了详细的介绍。随后由中方领队樊栓狮教授介绍本次学术交流的主题,并对参加交流的中方人员逐一进行了介绍。在了解了双方参加交流人员的基本情况之后,樊教授和张教授对日后双方的进一步合作进行了顶层设计的探讨。双方分别从政府、学校、学院和课题组四个层面讨论了进一步交流合作的可能性。在讨论中双方进一步强化了合作的意向,确定了日后合作的研究方向,明确了双方的分工。随后双方老师和学生又对碳材料储氢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樊老师和张老师带领的团队分别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探讨碳材料储氢的可能性,并明确了碳材料/水合物复合储氢的思路。



双方成员短暂交流之后,华南理工大学樊栓狮教授做了题为《水合物储能新技术》的报告。本场报告围绕水合物技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展开,系统的介绍了水合物技术在实验层面和工业层面应用的最新进展。首先樊教授先为与会人员讲解了水合物理论基础知识,然后分别从科研和工业两个角度,讲解了水合物技术的应用领域,最后对每个应用领域进行了具体的讲解。报告做完后,与会人员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张教授认为产品的成果化、工业化是目前他们课题组不足的地方,需要多借鉴一些我方的成功经验。


讨论过后,香港中文大学张瑞勤教授做了题为《Nano surf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张瑞勤教授带领的团队近十年来的研究方向、围绕纳米表面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果。报告首先介绍了硅材料的纳米表面特征,然后介绍了纳米硅材料表面的能带结构,接下来介绍了纳米硅表面的激发态特征、表面氢化的改性方法以及材料的导热性能,最后介绍了纳米表面在催化、生物、医药和能源领域应用的研究。报告做完后,与会人员针对于报告中提到的DFT算法、量子力学模拟方法、所用机组和模型进行了提问,同时双方对碳材料储氢的可能性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简单的午餐过后,双方便进入了下午的议程。19日下午有两场报告,报告人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张雯翔博士和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助理Juncao Bian博士。张雯翔博士报告题为《水合物法蓄冷研究》,报告从全球能源危机和电力供应特征为切入点,提出蓄冷空调可以起到节能和调峰填谷的作用,进而系统的介绍了三代水合物蓄冷研究,并且通过Aspen过程流程优化模拟找到了未来水合物蓄冷空调的发展方向。Juncao Bian博士的报告题为《Thermal vapor condensation of uniform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films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报告介绍了一种新的气相沉积制备膜的方法,同时通过分子模拟研究了材料的性能。两场报告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让每名报告者都扩充了自己的报告内容,细化了自己的具体操作步骤。同时同学们也和报告者相互交流,通过比对大家工作方法的差异,各取所长。


20日上午我方人员在港方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香港城市大学以及张瑞勤教授课题组的实验室。参观过程中张教授对华南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之间的校际交流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向我方学生和老师介绍了香港城市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让同学和老师们对香港的科研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和感受。



通过了两天的交流,让我方老师和同学们近距离的接触到了香港的大学生活,同时让港方老师和学生了解了我校一流的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学们纷纷和国内的大学生活做对比,取长补短,激发了同学们科研的热情。最后,本次交流香港城市大学方面也表示收获很多。张教授表示不仅看到了在实验方面跟我方合作的可能,同时在我方优秀实验平台的帮助下,港方也可以对他们之前的理论模拟研究进行验证,提高港方的学术水平。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对于我校和香港中文大学参加交流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良好的机会,通过这次交流每名成员都收获颇丰,并且都为日后的科研路找到了些许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未来会继续健全双方的长效交流机制,促进双方深化合作,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