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之星第10期---2023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展之二
发布人:张铄 日期:2024-01-15 浏览量:63

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敖湘

性别:女

民族:汉

年级:2020

方向:生物工程

导师:韩双艳、郑穗平

职务:无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主要成果及获奖经历:

2021年——2020-2021学年度华工“创尔”生物二等奖学金

2023年——2021-2022学年度学校二等奖学金

2023年——2021年“心系生工-医保药业”奖学金


经验分享:

   大学期间越早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对于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对未来的规划也会越清晰、越轻松。若对其他专业更感兴趣,可以选择大二转专业或者辅修双学位亦或跨保、跨考,其中的难度各有千秋,我也辅修过一段时间去了解某些专业。据身边朋友的经验而言,对于专业的考量可以以就业为导向去了解,如试想未来要过怎样的生活?大厂员工、公务员、创业者、教职工、科研工作者……和朋友聊天,对方打趣说不想从事互联网行业了,想去当一名动物饲养员。我们一笑而过之余,也清楚如果进入这个岗位需要有相关的专业基础做准备。而对于毕业后打算就业的同学,大学是一个很好的试错和缓冲平台,四年的可能性有太多,需要自己主动去挖掘,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在人才济济的生院,我的经验较为单薄,简而言之是认真对待学业。大一的公共课对成绩的影响很关键,专业课是是深入科研的基础,因此建议打算读研或出国留学的同学面对无论多么不擅长的课程都要尝试啃下来,同时利用好高中的英语基础尽早通过四六级,有能力者进一步准备托福雅思。科研方面若有想法可以积极联系导师,选择和同学组队、联系学长学姐或一些学术组织参与项目或者参赛。大二我参与了大创和srp,结题良好;大三我参与了生命科学竞赛,得到了预期的成果。

   在学习和科研之外,我也积极参与红色基因小组活动,探索红色基地,同时利用互联网资源,疫情期间参观过数所网上展馆,学习党史党章,发表感想并以宣传。建议想入党的同学积极申请转为预备党员,才能尽早通过一年考察期转正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榜样寄语:

希望每个阶段后的你都会觉得“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周钰涵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年级:2021

方向:生物技术(强基计划)

导师:李爽

职务:班级文体委员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主要成果及获奖经历:

2021第十一届“早日走进实验室”二等奖

2022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铜奖

2022年获“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

2022年获“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2022年获“三好学生”称号

2022年获校级二等奖学金

2023年“百步梯攀登计划”结题通过

2023SRP项目结题通过

2023年创新基金良好结题

2023年国家级大创良好结题

2023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金奖、省赛铜奖

2023年发明专利一篇(已受理)

2023年获“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


经验分享:

       在学习方面,刻苦学习,积极上进,在2022-2023年度综合测评中排名1/30。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便进行日常规划;其次可以寻找自己的“学习搭子”,和学习伙伴相互督促,互相交流事半功倍;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生活。要主动地去与他人沟通很重要,不要害怕寻求别人的帮助。不用因为担心麻烦别人而不敢开口,大多数人都是很乐意自己能帮到别人的,同时寻求帮助也并不意味着没面子,而意味着‘主动’,这个世界更偏向于主动的人。

       在科研竞赛方面,参加两项国家级大创,其中一项为负责人,连续两年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同时以第二作者被受理发明专利一篇。对于竞赛,团队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去沟通交流,保证团队分工明确,工作有序、有节奏地推进。对于科研,很多人抱有恐惧的心理,我认为要勇于尝试,不用一开始就抱着一定要出好结果的心态去对待,而应该把科研当成是一次对自己科研思维的锻炼的机会,以这种态度去对待科研项目或竞赛,会收获到更多。

       在学习与科研之余,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及学生工作,曾三次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组织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是一个走进别人生活的好机会,去经历一些自己从前不会经历的事情,从而让自己能够站在不同角度去体悟到别人的辛苦,是一个换位思考、感受社会的过程。连续两年担任班级文体委员,带领班级参加院运会、篮球赛、院级晚会等各项活动。曾任院级体育部工作人员,参与举办院运会、篮球赛、校运会等比赛,学生工作让人感受到大家凝聚在一起的时刻,也能体会到为集体做出贡献的感觉。


榜样寄语:

若你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



地址: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B6办公楼
办公电话
  • 院       办: 020-39380611
  • 组织人事: 020-39380601
  • 科研、研究生教务: 020-39380602
  • 本科教务: 020-39380658
  • 学生工作: 020-39380699
版权所有©2022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工作门户网: 粤ICP备0508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