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之星 | 第7期---2022年001创新奖学金风采展示之一
发布人:王燕林 日期:2023-06-14 浏览量:47


姓名: 巫景行

性别:

类别:本科生

年级:2019

班级(方向):生物制药专业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曾任职务: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BioS协会骨干

 

获奖情况:

2021年10月,荣获华南理工大学2020-2021学年校级奖学金二等奖

2022年10月,荣获华南理工大学2021-2022学年校级奖学金二等奖

202110月,荣获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银奖(成员排位第三)

20226月,荣获国创项目良好结题(项目负责人)

20226月,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竞赛省赛特等奖(项目负责人)

20228月,荣获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省赛银奖(项目负责人)

20211月,荣获2020-2021学年军训先进个人

20216月,荣获2020-2021学年校级三好学生

20226月,荣获2021-2022学年校级三好学生

20229月,在《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期刊发表论文《FP-GNN: a versatile deep learning architecture for enhanced molecular property prediction》,影响因子为14分,作者排序第四作者

202210月,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期刊发表论文《A multi-task FP-GNN framework enables accurate prediction of selective PARP inhibitors》,影响因子为6分,作者排序共同第一作者。

20231月,在《MedComm–Future Medicine》期刊发表论文《VDDB: 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and machine learning tool for antiviral drug discovery》,作者排序共同第一作者

 

事迹简介

在进入大学生活前,我对大学生活的期望是自由的,不局限于中小学规定好的科目课程,而是能够自由地探索感兴趣的知识内容,选择自己前行的道路,在华工的第四年回首再端详,这份曾经的憧憬在不知不觉中切切实实地实现了。

我的大学生涯过得十分充实而忙碌,但相较于充实忙碌,我认为更本质的关键词是“选择”,一个个选择推动着自己的前进和成长,也因此这些选择才更值得被纪念。初入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物类专业,攻读对健康能够有进一步帮助的生物制药专业,都只是因为自己的兴趣所在,我也很庆幸在大学期间的我们拥有这样的选择权。除了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课程,我还选择了身边的见闻,加入了我们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BioS协会,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前辈,在一次次学术沙龙和与师兄师姐同学的交流中拓展自己的见闻,秉持着选择了就尽量做好的态度也在自我成长的同时成为了BioS的核心骨干和iGEM队伍的核心成员。也是在这里,看着几位前辈走过的路,我更早地选择了感兴趣的道路。

进入生物学院王领老师课题组学习这一选择,也是大学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在大一期间,出于对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便提前联系了有相关研究方向的学院教授,提出希望在课余时间跟随课题组学习一些内容。老师给我指出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方向的学习路线,也很感激课题组里的研究生师兄师姐给予的支持,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间我能学习额外的人工智能、编程技术内容,也因这正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而不觉枯燥疲惫。

在大二大三期间,掌握了基础入门知识后,导师支持我更多地参加了各类科研项目、学术竞赛,包括iGEM比赛、作为负责人带队国创项目和商业比赛,并且用学到的技能帮助课题组的研究生师兄师姐与他们合作开展了三个项目的研究,在本科生期间就几乎体验了大部分研究生的生活。虽然忙碌,但也因此收获颇多,才能在本科期间就有数篇一作或共同一作的论文能够发表、参与发表高分文章,得到如此锻炼。





姓名:张振洋

性别:男

类别:本科生

年级:2019级

班级(方向):生物制药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曾任职务: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学术部部门负责人,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执行主席,2019生物制药班班长。

获奖情况:

2019-2020、2020-2021年度校级二等奖学金;

2019-2020、2020-2021年度校级三好学生;

2019年红色经典演绎大赛校级三等奖;

2019年度校级优秀团员;

2020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校级优秀志愿者;

2020-2021年度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2020-2021年度军训校级先进个人;

2020-2021年度校级优秀学生会骨干;

事迹简介:

我来自2019级生物制药,我叫张振洋,籍贯河南,但在广东出生,成长和学习,在进入大学的两年多时间里,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辛勤付出,我在本专业排名居前15%,大二上学期456分过CET6,体测成绩良好,获推免资格。以下是我本科阶段一些经历:

科研训练经历:

大一下学期,我积极参与SRP本科生培养项目---在大肠杆菌Nissle1917中进行蛋白质表达体系构建和菌影高效制备。因疫情原因,我只能以线上形式参与该项目。我的分工是进行文献调研以及整理实验记录,工作总结并上传到网站上,对于一个实验基础为0的学生而言,在这个项目中我学会了一些文献检索方法,了解了微生物领域内的一些知识,知道了一些蛋白表达体系构建方法和体系间的优缺点等。

大二时期,我申请了学院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开展另一项课题“降解PET多酶复合体的构建”,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验操作之中,我掌握了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例如:质粒提取,扩增PCR技术,柱纯化方法,重组DNA转化,克隆筛选,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切胶回收等等操作。通过努力,我加入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双创中心)。我和另一位同学共同开展“基于代谢组学对兔骨关节炎进行生物标志物筛选分析”这一课题研究,最终有一篇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在Disease Markers的论文。在此过程中我初步掌握了科技论文的写法逻辑,对一些代谢通路、代谢物有了一定认识,对代谢组学有了一定的理解,熟悉了部分富集气泡图,聚类热图,PCA图等的读图和绘制。

现在我在本科生导师李晶老师处参与“大鼠高尿酸血症合并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模型构建及WN1703在该模型中的药效学评价”这一课题,熟练掌握了大鼠的抓取方法,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灌胃的给药方式,还动手实操大鼠麻醉,解剖,腹主动脉取血的相关操作等。我还对于高尿酸血症即痛风发病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

另外,我还参与双创中心老成员带新成员的项目,参与导师让我优化阿司匹林合成路线以提高产率,重新制定教学实验讲义的项目。

学生工作经历:

我加入学院团学组织,从干事、部门负责人到执行主席,这段学生工作经历帮助我在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都得到了很好锻炼,进而促进我开展科研合作;学生工作期间,我积极追求入党,课余时间我参与志愿者服务,现已是一名预备党员;班务方面,我在大一大二担任班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班级、为集体付出。

社会服务方面:

我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同时乐于奉献,大学期间累计献血5次合计2000cc,志愿时长达到160+小时,参与星爱公益团队举行的共同成长项目,到肇庆怀集谭波小学进行留守儿童义教服务,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组中担任志愿者,通过公益服务,行动起来助人为乐!


地址: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B6办公楼
办公电话
  • 院       办: 020-39380611
  • 组织人事: 020-39380601
  • 科研、研究生教务: 020-39380602
  • 本科教务: 020-39380658
  • 学生工作: 020-39380699
版权所有©2022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工作门户网: 粤ICP备0508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