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下发通知,华南理工大学获批新增设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生物学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是时隔五年时间国家再次新增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此次华南理工大学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审获批比例(通过率100%)和数量(5个一级学科)在全国排名并列第三,是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平台建设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至此,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增至31个,完全覆盖了全校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

章熙春书记和高松校长分别到公共管理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调研
  2019年4月,按照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华南理工大学人事处及相关部门会同学院认真组织5个尚未设站的一级学科积极申报。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会严格把关、多轮次评议,学校申报的5个一级学科全部获批新增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物理学和生物学一级学科的科研团队
  近年来,学校密切跟踪国内外博士后人才培养和政策发展趋势,积极研究并落实国家和地方博士后政策,建设科学完善的博士后管理制度体系,持续深入地开展博士后制度创新改革。
  2018年3月,学校出台《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实行博士后岗位分类和精细化管理,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博士后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中的“蓄水池”和“生力军”作用;充分保障博士后队伍的薪酬待遇、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在规模稳步增长的前提下,质量与效益不断迈上新台阶,学校博士后队伍整体实力迅速提升,科研生力军作用突显,已成为学校遴选优秀青年师资的主要来源,不断强化博士后队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深度和合作维度。
  目前,学校各流动站在站博士后400多人,另有联合培养的企业博士后290多人。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学术品牌---小谷围(岛)金融论坛
  本批次华南理工大学新设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学校引进、使用和培养优秀青年博士科研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学科和人才平台支持,对加强学校青年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发展、科学研究创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为“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提供了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和科学研究支撑平台。(图文/通讯员 朱志成 人事处 编辑/卢庆雷)
附: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览表
序号  | 流动站名称  | 批准设立时间  | 
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1990年  | 
2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991年  | 
3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991年  | 
4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995年  | 
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01年  | 
6  | 机械工程  | 2003年  | 
7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003年  | 
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03年  | 
9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2003年  | 
10  | 建筑学  | 2003年  | 
11  | 土木工程  | 2003年  | 
12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007年  | 
13  | 电气工程  | 2007年  | 
14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007年  | 
15  | 力学  | 2007年  | 
16  | 生物医学工程  | 2009年  | 
17  | 数学  | 2009年  | 
18  | 化学  | 2009年  | 
19  | 动力工程及热物理  | 2009年  | 
20  | 城乡规划学  | 2012年  | 
21  | 风景园林学  | 2012年  | 
22  | 软件工程  | 2012年  | 
23  | 工商管理  | 2012年  | 
24  | 交通运输工程  | 2012年  | 
25  | 法学  | 2014年  | 
26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2014年  | 
27  | 物理学  | 2019年  | 
28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19年  | 
29  | 公共管理  | 2019年  | 
30  | 应用经济学  | 2019年  | 
31  | 生物学  | 201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