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双凤,教授、博导,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期从事微小尺度传热研究。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和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120多篇(其中SCI论文80多篇),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在内的项目多项,申请专利30多项(获得授权20多项)。
张立志, 教授, 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目前担任本领域顶级SCI国际期刊《Energy and Buildings》副主编(Editor),同时兼任另2种SCI国际期刊编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0多篇,获SCI他引2000多次,SCI上的H因子为38。出版英文专著2部。做国际大会特邀报告20多次。申报发明专利20多项。长期从事室内环境技术及其热质传递强化的研究工作。
吴玉庭,教授、博导,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无机盐工业协会熔盐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化工学会储能专委会委员,担任《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等2个杂志编委。北京市长城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热能的传递、存储与转换。主持国家重点研发、973以及国基金中英国际合作等重大项目,发表SCI论文65篇,他引近691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4项,在熔盐和单螺杆方面取得重大学术和产业化成果。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国家科技产业规划的编写。
张正国,教授,博导。广东省热能高效储存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储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储能科学与技术»等期刊编委。先后主持“973项目”课题和“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20多篇,其中12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开发出的高效换热器及高性能相变材料在节能领域及军事装备中应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廖世军,教授、博导,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燃料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经费5404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省级鉴定成果3项;申请专利34项,授权9项,申请美国专利2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建成了当时全球最大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示范电站;开发出国内第一辆“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混合电力轻型电动车,获广州亚运会示范。
邱学青,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 “百千万”人才工程。从事工业木质素的改性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在木质素基工业表面活性剂和功能材料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部省级一、二等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69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广东省专利金奖2项;获得美国授权专利2件;主持国基重点项目、973项目课题等项目12项;发表SCI/EI论文300余篇;获“闵恩泽能源化工奖杰出贡献奖” 、“光华工程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