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于2008年4月18日召开了第七届教代会、第十三届工代会二次会议,会后,与会代表分组对校长的工作报告进行了讨论,大家踊跃发言, 气氛热烈,认为李校长的报告实事求是地回顾和总结了2007年学校工作中的大事和财务工作,对今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及保障措施的定位、部署、阐述,既立足现实又高瞻远瞩,清晰地分析了当前学校所面临的挑战、压力和困境,整个报告富有理性思辨精神和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具有直面困难的胆量及变压力为动力的意愿。
许多代表认为,这是作为校“两会”代表这么多年来,听到的内容最为全面、丰富、真实的学校工作和财务报告,表明学校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重视“两会”的职权职能,相信“两会”代表的作用和价值, “两会”已成为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校长在报告第四部分“推进和谐民生建设若干重要工作的思考”中,以真诚的态度、恳切的语言对住房、医保等民生问题谈了学校的思考,得到了参会人员的热烈反响,温暖了全校教职工的心。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共建和谐华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内容,是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需要。为教职工谋福祉,应成为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成为学校党政部门和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希望学校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在工作上更加扎实,在部署上更加主动, 在保障上更加有力,在改善民生,改善教职工住房、医疗保健等实践中切实做到认识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使蓝图变成现实。
广大参会代表围绕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归纳如下:
一、参政议政方面
1、教代会和工代会应进一步履行“参校政、议校事”的职责,对于关系到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学校应先让教代会、工代会向教职工征求意见,不能由学校一纸文件就决定执行。
2、华农双代会有离退休教职工代表,华工却没有,离退休教职工缺少渠道为学校献策。
3、工会的“提案工作”要坚持并提高效率,并应在一开始接到提案就上网公布,其答复与处理情况紧随其后;而不是等答复再公布
4、“校情通报会”、“民生座谈会”、“校务公开座谈会”、“决策听证会”等等交流沟通与监督方式要制度化、常规化,还要有旁听和列席制;工会教代会要真正成为教职工的代言人,在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方面切实发挥更大作用。
5、教代会“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四项职权,教育工会的“维护职能、参与智能、建设职能和教育职能”,以及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提法都很好。但重在如何理解与落实。
二、教学方面
1、学校对本科教学的重视应加强。
1)重视本科教学不但要说,关键在如何做。
2)课时补贴费0.16元/人多年一贯制,起不到鼓励老师多上课的作用。
3)上课课时考核的工作量偏低。
4)教学效果反应良好的老师(学生对老师考评分)应该与工作量考核分和奖励制度挂钩。
2、目前兴华人才工程的考核评估系统仍过于偏重经费的获得, 而对发表论文、提高科研水平方面重视不够,日常教学基本处于被忽略的状态(评分、课酬等方面)。而且奖金的分配依然是论资排辈, 不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导致的结果为:老师热衷于拿经费,科研经费逐年上升 ,但最根本的科研水平停滞不前(高水平论文的数量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校长报告里有指出),教学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上课成为苦差,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希望学校改进兴华人才工程的考核评估系统,从份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3、校长报告中提到“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学水平”很重要。据在南校区了解,学生上课迟到现象比较严重,甚至一些迟到学生还不以为然,大摇大摆,个别还拎着早餐在课堂上逍遥。希学校实引起重视,切实加强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
4、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但是学校还是应该继续重视本科教学,强化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努力构建本科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三、住房方面
1、尽快解决青年教工的住房问题,以稳定教师队伍。
2、广大教师翘首以待希望尽快实施第二批存量住房的出售。 从2004年开始讨论、评估,学校房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太低, 广大教师从来没有反对过存量住房的出售,只是对当年(2005年)存量住房的评估价表示有异议,希望评估小组中能有教师参加,并尽快实施。
3、暂住房对年轻人是必要的,面积最好能往上限靠。新机制硕士进校,4人一套房,没有住房补贴。据说有些省份(如四川)高校,到现在也可在非教学区集资建房,我校是否也可研究国家相关文件,采取类似措施解决住房问题?否则难以吸引人才。关于集资建房,学校应该体现福利性,解决一部分经费。同时,周转房的政策是否需要修改,如果不修改,五年后高房租是否可行?因为现在很多高层次引进人才住周转房,采取高房租不利于留住高层次人才。另外,目前学校很多房子管理混乱,很多周转房被出租给校外人员(或临时工)居住。此外,办公大楼用房也很紧张。
四、小区管理方面
1、小区物业费不能从工资中代扣,因校内部分住房已卖给校外人士居住,这部分物业费是经常无法收到位的,应该统一由小区收取。 关于停车问题,学校应提供足够的车位。
2、关于消防通道问题,学校曾经非常重视,划拨了500万经费,但后来部分款项用于主干道维修,现在搁置了,不了了之。消防通道问题对于学校而言,现在虽然要花点钱,但长远来看是省钱的。另外学校道路的长远规划问题,31~34号楼停车问题,北区门口的交通问题等,都希望学校考虑解决。
3、有教工反映教一、网院大楼的治安很差,被盗现象非常严重。建议学校使用IC卡管理,相关费用可考虑由住户承担。
五、教工福利方面
1、学校已经为提高教职工收入作了很大努力,去年全校人均收入达8万多,但多数老师反映自己年收入离8万尚有不小的距离,而且工资涨幅落后于GPI涨幅。希望学校能采取措施,提高基层教工的收入。
2、我校教职工待遇与其他单位或高校相比偏低。第十三个月工资被取消后,部份教师的收入实际下降了。希望学校能想方设法增加教职工收入。
六、医疗保健方面
1、校医院的医疗硬件水平较低。目前教职工看病只能去校医院,较严重的病需要办理转院手续,可能会耽误病情,校医院本身的收入也较低。依靠学校对校医院加大投入的办法不可行,学校应该以办学校为主而不是办社会。建议学校将校医院推向社会,作为社区医院为整个五山地区提供社区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收入。同时全校教职工的医疗纳入医保,使教职工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医院,享受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提高健康水平。
2、学校公费医疗经费支出很大,能否想办法解决,比如与外面的医院合作等。是否可以解放思想,将部分科研经费用于科研人才的保健费用?退休老师看病开药剂量有限制,每次只能开一、两天的药,所以看病经常要去排队,看病很麻烦。外省有部分高校按职工工龄及职称计算医疗保险,教职工可以不在学校医院看病,而在固定的挂靠点拿药。如果没有病或因病情较轻不到医院就医,节省下来的钱可以积留以备将来使用,这样给学校也减轻了负担,不是很必要的药就不会去开。我校是否也可参照此办法?另外,全校的宿舍楼全部安装电梯是不可能的,是否可以使用一、两棟低楼层房子作为护理区,由医院配合,照顾孤寡老人,这样对学校来说也可节省费用。学校医院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社区服务,比如养老、打吊针等,当然也要视广东省政策而定。关于养老问题,建议学校对其他单位老同志的待遇进行调查、调研,从而提高我校退休教工的待遇。
七、行政管理方面
1、学校每年都对校园的硬件方面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建房、装修购买仪器等。但是当房屋仪器等出现问题和故障需要维修时,维修经费却经常捉襟见肘。很多仪器因为无钱维修而处于停用状态,很多房屋问题(尤其是南校区房屋,才使用两三年,已经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漏水、渗水、墙皮脱落等)不能及时维修。 希望学校在规划经费使用时,就能预留出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维修资金,保证学校的硬件设施能高效运转,充分发挥作用。
2、希望尽快解决南北校区的候车棚问题,解决职工在淋雨、高温等恶劣天气下候车之苦。
3、学校摊子铺得太大,学科太多,精力分散,反而难以将学科建好。
4、很多高层次人才情愿去清华、北大做四级教授,也不一定愿意来我校工作。所以我校不能过于注重引进人才,也要注意培养现有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他们的待遇,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本校教师待遇,也可起到吸引人才的广告效应。
5、建议学校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经费投入。
6、校长报告中提到“做好网络监管与舆论引导工作”很重要,希望进一步加强细化。
八、与新机制人员有关的问题
1、目前新机制教工普遍存在待遇低的问题,不少人感觉在学校象二等公民,建议学校提高这部分教职工的待遇。现有的转正制度不够合理,在这种制度下,可能有的人终生都转不了正,建议学校将在校工作2年到5年内的新机制教职工拿出来竞争转正 ,而满5年的都给予转正 。
2、解决新机制人员结婚难的问题。由于新机制人员无财力购房,没有地方落户口,无法登记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