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AI Agent创新赛道 校友企业有米科技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日期:2025-10-28

10月27日,华南理工大学与校友企业有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大学城举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陆空一体化智能出行分中心执行主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戴青云,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许勇,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原副书记、纪委书记,广州大学城校友经济促进会会长刘琪瑾,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有米科技联合创始人、联席总裁,华南理工大学2006级校友李展铿等出席本次仪式。

合影留念

许勇副校长表示,本次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当前华南理工大学构建了具有“华工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提出构建“大湾区+行业产业+大学”跨系统协同育人模式,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的新格局。研究生联培基地将实行“双导师制”和“项目驱动式培养”机制,让学生在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直接参与人工智能等前沿研发项目,实现“科研育人、项目赋能、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许勇副校长致辞              李展铿校友致辞

李展铿校友在致辞中回顾了与母校长达十五年的合作历程。他指出,目前有米科技已确立“大数据+AI”为核心战略,全面推进AI与全产品线的深度融合,本次合作将助力有米云实现在垂直领域AI Agent的研发突破。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不仅是一次产学研合作,更是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践行,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双方将共同开启AI赋能千行百业的新篇章。

签署协议

仪式上,双方签署《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书》并为基地揭牌,标志着联合培养基地正式启动。基地将采取“学术引领+实践导向”的双导师体系,由校企导师联合制定培养方案,研究生可以将实践成果作为毕业考核,该模式打破常规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高层次专业应用型人才。

项目研发启动

与此同时,基地核心项目——“基于人工智能垂直大模型的智能网联服务数据平台”的研发同步启动。项目由陈俊龙教授指导,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高英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陈伟能教授导师团队“揭榜挂帅”,华南理工大学与有米科技技术团队联合研发,共同打造垂直领域的AI Agent。项目依托10亿级行业大数据,融合先进AI技术,实现多模态内容深度解析、行业知识图谱构建、智能决策与内容生成,助力智能网联产品、消费类制造业及泛出行服务企业提质增效,实现行业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化升级。

戴青云作专题推介

会上,戴青云对“陆空一体化智能出行分中心”进行了专题推介,未来政校企将携手推动基地科研成果转化与项目落地,围绕智能网联产业创新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技术驱动的产业升级新模式,实现科研育人、产业赋能与技术落地的协同发展。

本次有米科技与华南理工大学的深度携手,既是人才培育和技术研发的合作,更是有米云锚定垂直领域AI Agent赛道的战略升级。双方将以高校顶尖学术资源为支撑,以海量行业数据为根基,联合攻坚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垂直场景的深度应用,不仅将为有米云构筑技术壁垒,更将推动其AI Agent从“功能赋能”向 “全链路智能决策”跨越——未来,有米云将通过更精准的行业知识图谱构建、更高效的智能内容生成与策略输出,助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以技术创新驱动全球商业生态的智能升级。

据悉,目前有米云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注册客户超百万,累计沉淀5亿商品大数据与10亿营销数据,构建起持续迭代的正向数据飞轮。依托这一核心优势,有米云早布局AI、多模态等前沿技术,率先打造创意策略AI Agent,其AI画面解析、AI策略分析等功能已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城管理委员会、广州大学城创新创业促进中心、广州大学城校友经济促进会、广州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及代表参加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