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娄玉宝,1982年入读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常务理事、结构分会理事,中国灾害防御学会减隔震专业委员会会员,河南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委员会成员,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金属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编河南省地方标准《建筑消能减震技术标准》《建筑隔震技术标准》。
从入学华园至今,整整42年的时间里,娄玉宝始终如一,坚持着自己的行业梦想,从初入校园的青涩少年到脚踏实地一步步蜕变成工程技术的领军人才。在工作中,娄玉宝始终坚持自己的准则:坚持不懈、认真严谨、脚踏实地、知行合一。正是在无数次拿起笔进行计算和绘图的过程中,娄玉宝始终坚守着这些准则,才有了今天他作为高级工程师的成绩。真正的行业人才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娄玉宝来说,自身的天赋与后天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是成功的关键。
缘起华园 蜕变之始
娄玉宝出生在一个普通干部家庭,高中时期学习优异,1982年高考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之后在老师的建议下他填报了华工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从此进入了土木工程的世界,并为之奋斗至今。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能以高分考入一所名校是很困难的事情,但他以自己的勤奋努力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他自豪地说道:“那个年代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是百废待兴需要更多人才建设祖国的好时机,我也是搭上了这趟快车才有之后顺利进入华工的机遇。”
回忆起华园求学时的岁月,娄玉宝脸上洋溢着无比怀念的神情。他提到当时参与的体育运动,足球、篮球、游泳、羽毛球……热血沸腾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很喜欢游泳,还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比赛,虽然作为业余选手参赛,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娄玉宝回忆道。当时师生间纯粹的感情也让人难以忘怀,老师与学生之间亦师亦友,无论大事小事都十分热心,他们真诚地关切着班上的每一位同学,给了每一位离家学子一个温暖的港湾。往事如烟,青春无悔,师恩难忘。
时隔多年,娄玉宝仍记得讲授结构力学和混凝土材料等课程的教授,虽然采用英文授课的方式对专业初学者来说有点难度,但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仍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土木专业的知识体系繁杂,学习难度很大,娄玉宝的学习潜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升。他欣喜地说:“在步入真正的工程实践时,课本上的文字都变成了现实,我才明白有些复杂的规范条文为什么那样写。”
在华园学习生活的岁月里,有挥洒汗水、奋斗学习的时光,也有轻松愉快的难忘时刻,娄玉宝充实而圆满地度过了大学的年华。他与同学们一同上课,一同出游,这些快乐的时光都被珍藏在记忆里,若干年后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仍然能品尝到鲜活而幸福的味道。
娄玉宝接受采访
大学无疑是人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光之一。处在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有着最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求知欲,对于学习中遇见的一切新奇内容都有着很大的好奇心,大家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在华工受到的个人教育包含方方面面,足以改变人的一生。他坦言,在高考这一人生中重大的转折点,他很庆幸选择了在华园学习,继承了华工人治学严谨、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优良作风,这让他受益匪浅,为之后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并且影响了他遇到问题时思考的方向与深度。
继往开来 不忘初心
娄玉宝的第一份工作是由学校统一分配的,在河南省建筑设计院和北京的岗位之间,他选择了回到家乡,为故土的建设添砖加瓦。在担任结构工程师若干年间,他不畏艰辛,坚守岗位,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积攒的实践经验,一步步从助理工程师成长为高级工程师。通过多年的学习与奋斗,娄玉宝在首次考试时就通过了难度极大的注册工程师考试。讲到学习和考试的心得,他自豪地表示,这些都是在平时的工程项目中自己一步步精确计算得来的经验,因此觉得考试难度就没那么大了。后来企业改制,娄玉宝选择进入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从副总工程师做起,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奋斗直到成为总工程师。
毕业多年,娄玉宝始终从事着他所学专业的工作,他十分热爱自己的事业。关于从事工作的选择,娄玉宝拿自己举例说道:“对于学了很多年的专业我还是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在毕业后我依然致力于此。但是现如今大家对专业的选择可能不尽如人意,这时重新审视自己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并且重新考虑就业方向就是理所应当的事。”尽管面临改制带来的管理制度体系和要求的变化,娄玉宝始终没有降低自己的工作标准,而是时刻保持着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这是娄玉宝在华园所学到的宝贵精神,在多年的工作中已经与他自身的标准融为一体。“那时还是手绘图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时刻绷紧神经,确保在工作中不出现差错;而现在都是电脑绘图,反而容易使人放松随意,图纸中时常出现小错误。”娄玉宝略带严肃地说,“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有一点压力来推动自己前进。如果工作中频繁出错却没有发现,那还谈何进步呢?”娄玉宝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这一点对他的职业生涯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用他的话总结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
谈到行业现在的发展状况,娄玉宝表示,在时代背景下,行业下行是正常的现象,这只是作为顺应历史发展阶段所发生的转变。我们应该相信即使从业者的数量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减少,但土木建筑行业是不会消失的。在行业的“大浪淘金”中每一位留下来的从业者都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经历了手绘图纸到现在AI智能绘图的巨大转变,娄玉宝对新技术新手段的掌握有强烈的信心。在过去参与的诸多新技术研发中,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贴近行业热点,为技术创新贡献力量。娄玉宝参与编制了《郑州市建筑隔震技术导则》,并与多位专家一同助力行业高质量建筑隔震技术革新;他还参与了工程数字化、绿色装配式建筑等行业前沿的技术研讨,并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加以运用。娄玉宝认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助力行业绿色发展是当前整个领域共同努力的方向,因此新技术新标准的出现也标志着行业在不断朝着前方迈进。
娄玉宝在建筑结构工程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与他个人坚持不懈、严谨细致的作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会因为小有成就而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始终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
如今,娄玉宝靠着自己的拼搏和奋斗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并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科学技术日益发展,我们也要积极拥抱变化,毕竟机器只能代替一些重复性劳动,而真正的核心技术始终需要人类来不断创新。”谈到未来,娄玉宝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娄玉宝在采访旗帜上签名留念
谆谆教诲 寄语学子
回顾三十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娄玉宝认为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坚持不懈。一路走来,从单位机制、设计方法的改革到绿色建筑等新技术变革,娄玉宝始终保持初心,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技术水平,随变化而不断创新,积极克服难题,正是这样可贵的精神支撑他在同一个行业一直走到今天。
二是知行合一。谈到书本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区别,娄玉宝深有感悟。尽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工程设计规范条文之间有差别,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来进行取舍,从而使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较高标准。这可以算作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权衡,只要在可能的范围内得到最好的效果,就可以事半功倍。
三是脚踏实地。十年磨一剑,只要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做好本职工作,扎扎实实地锻炼基本功,用时间沉淀,就可以不断地突破自我,取得进步。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捷径,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把握正确的方向,弄清来龙去脉,不可生搬硬套。
四是严谨专业。一座大桥缺少一个小零件都有可能会造成桥体的垮塌,在日常的工作或者工程实践中,不能说“大概可以”或“应该可以”,要学会杜绝这种模棱两可的字眼,以一种严谨细致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事物。
对于在校生,娄玉宝认为,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同时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观念。当前社会信息开放,技术迅猛迭代,大学生要学会静下心来,不要功利浮躁、不要随波逐流,应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多方面增长见识,而不单单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最后,娄玉宝对师弟师妹们表达了由衷的期许:“不要担心将来,只要认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走下去,终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