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熊玉根:技术赋能硬实力 脚踏实地勤耕耘

日期:2025-08-11

【校友名片】熊玉根,江西南昌人,1981年入读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专业。1985—2022年,任职江西省轻工业设计院,其间先后担任总工程师、副院长、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务,深耕于造纸、热电能源的工程设计领域。2023年,设计院改制后成立公司,担任江西省江咨设计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并成立“熊玉根设计室”。


  一步步打磨自身的实力,脚踏实地深耕工程设计39年。惟实励新,一如当年。他,就是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1981级制浆造纸专业校友、江西省江咨设计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玉根。

华园求学,实干个性初奠基

  时光的指针拨回至1981年,那时还是少年的熊玉根正在选择填报的高校。从小在江西南昌长大的他对广州这座充满生命力的城市十分好奇。于是,在邻居的推荐下,以工科闻名的华南工学院就这样进入了他的视线。

  从人头攒动的火车上下来,年轻的熊玉根终于抵达广州。尽管就读的是被调剂的专业,但他依然在华工制浆造纸专业的学习中收获了许多乐趣。在众多专业老师中,轻工与食品学院的陈嘉翔教授给熊玉根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作为造纸界的著名学者,陈教授的课堂上“干货满满”,却一点儿也不严肃单调。熊玉根清楚地记得教授的讲课风格,“像讲故事一样在讲课,专业的知识也变得不无聊了。”据熊玉根描述,当时他所在的班级氛围很好,全班47位同学亲如手足,一起学习,也一起玩耍。他们曾经在老师的带领下一同前往肇庆七星岩游玩,也会在周末组织野炊等活动放松心情。班主任周庆乐教授时常到宿舍看望大家,对同学们关怀备至,每逢佳节,还会邀请同学们到家中一起过节,场面一派温馨快乐。

  课余,熊玉根也会在华工寻找同样来自南昌的伙伴,大家一起结伴寻找更多的广州高校同乡。他们会一起坐公交出门闲逛,也会到隔壁华农校园里参观,足球场上亦能看见这群年轻人的身影。一帧帧鲜活的画面被记忆定格,给青春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在张驰有度的华园求学生活中,熊玉根习得许多专业知识,而他踏实肯干的特质也逐渐凸显,大学四年都凭借优秀的表现荣获“三好学生”称号。那时的他可能不曾想到,“华工人”的气质从此便深深地烙在自己身上……

华工江西校友会聚会(前排左四为熊玉根)

脚踏实地,技术为王树信誉

  1985年从华工毕业后,熊玉根被分配到江西省轻工业设计院,主要从事造纸工程设计。刚刚步入社会的熊玉根便面临了很大的挑战,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庞大的工作量面前显得单薄,他深深地知道自己还有太多知识需要在实践中获取。面对不同的工程服务对象及其差异化需求,熊玉根一开始只能担任辅助性工作,从基层做起。但他信奉“勤能补拙”,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技术提升的过程 中,埋头打磨实力。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机会悄然来临。 

  熊玉根身上的拼劲引起了一位老工程师的注意,他向熊玉根发出邀请,两人共同钻研一个新型能源动力方向的工程设计项目。面对全新的挑战,熊玉根欣然应允。从造纸领域转到能源领域,打破专业壁垒意味着熊玉根不仅需要补上理论知识方面的差距,还需要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他专门前往福建厦门、山东等地相关的能源工程项目参观学习,孜孜不倦地投入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半年时间,熊玉根一个人便设计好了完整的施工图,项目完成后,能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使得耗煤量减少了三分之一。老工程师满意地对他说道:“再也没有你搞不定的能源工程项目了。”挑战带来的技术学习体验和项目落地创造的价值,都让熊玉根感到动力满满。与此同时,国家对能源领域节能减排的需求也日 益增加。经过深思熟虑,1995年,熊玉根正式转向热电能源工程设计领域,乘时代发展东风,开启事业新篇章。 

熊玉根所在的设计院获得的部分荣誉奖项

  一直以来,熊玉根都认为技术才是硬道理,必须靠实力说话。面对工作中的困难,熊玉根总是迎难而上。在一次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设计布局出错、人员操作失误,项目陷入了困境。面对这一情况,熊玉根带领团队成员迅速赶往现场,逐一排查问题,修正设计,并指导工作人员正确操作,经过通宵达旦的努力,终于将项目从危机边缘拉回正轨。在无数个难以预料的困难时刻,熊玉根都能凭借坚韧的意志和高效的执行力化解危机,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就这样他一步步做到了总工程师。

  工作能力出类拔萃,熊玉根在待人接物上则奉行“三不”原则:不为琐事斤斤计较、不亏待他人、不走关系攀亲戚。他认为,只要认认真真地提升自身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会树立起良好的信用和声誉。彼时已是副院长的他,在公选投票环节中,以百分之九十的支持率当选设计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这足以体现员工和同事们对他实力的肯定。

  技术为王,踏实能干。在职期间,熊玉根经手负责的项目数千个,遍布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地区,作为单位的中流砥柱,他为设计院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

惟实励新,情怀助推新发展

  从以技术为主的总工程师,到管理统筹设计院全局工作的党委书记兼院长,熊玉根将技术专家与管理者的角色平衡得非常出色。曾有一段时间,单位出现了员工离职潮。走马上任后,熊玉根立即针对人才流失问题着手完善员工管理制度,大幅提高员工待遇,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之后再没有出现大规模离职潮。2023年,江西省轻工业设计院、国防工业设计院、人防工程设计院三家事业单位整体转企改制,合并成立江咨设计总院。随着身份变为江咨设计总院的总经理,熊玉根也迎来了事业发展的全新阶段。

熊玉根所在团队负责的部分电力工程项目

  谈及工作身份的变化,熊玉根表示公告出来后他才得知自己的职位发生变动,前期并没有接到任何通知。淡然从容的背后是硬实力带来的底气, 至于三院融合带来的压力,他只是轻轻带过。面临全局调整带来的挑战,熊玉根积极地投入管理建设。“三个院整合后难免有些差异,但我们都是搞技术、用实力说话的,本质上大家都是一家人。”熊玉根说道。政策制度一时难以改变,于是他便从工作小组入手,革新性地提出项目融合的形式,每个项目都分别从原来的三个院中抽调员工参与,让同事们在合作中增强沟通交流,相互熟悉、团结协作,这个办法有效地推进了转型时期公司的发展。

  2024年1月18日,江咨设计总院有限公司举行了“熊玉根设计室”授牌仪式。作为总院的高精尖人才培养基地,设计室背负着“传、帮、带”的使命,这份重任交由深耕设计院39年的熊玉根担当,可谓是众望所归。

“熊玉根设计室”授牌仪式

  熊玉根表示,这一切于他而言,是一种传承的情怀。“在华工的时候,大家都很实干,当时的氛围也在告诉我们:做人得靠本事,要实在、勤劳。这些对我做人做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带教徒弟的过程中,熊玉根不仅主动为他们联系项目,而且躬身指导徒弟们的图纸设计,在专业技术上绝不马虎,从工作到生活,给予人才成长充足的资源,师徒之间合作无间,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得整个设计室氛围融洽和谐。 

  凭借惟实励新的态度和情怀,熊玉根倡导的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育方法的全新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薪火相传,言行满溢华工情

  熊玉根言行间充盈着“华工人” 的气质,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当中,“脚踏实地、靠实力说话”早已贯穿了他的生活,他也希望将这份气质传承下去。

  令人惊喜的是,熊玉根的儿子也曾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并在华工邂逅良缘,成就一段佳话。谈及儿子选择华工的原因,熊玉根说道,其实儿子的分数可以拥有很多的选择,但身为父亲的他曾切身体会过华工在人才培养方面所提供的丰富资源,自己获益匪浅,因此也希望儿子在广州读书,在华工度过宝贵的大学岁月,于是父子俩就这样成了华工校友。而熊玉根在华工就读时受校园氛围熏陶,培养了踢足球的爱好。多年之后儿子长大,足球也成了父子两人共同的兴趣爱好。与华工的缘分,似乎冥冥之中早已结下,只待时光流淌,薪火相传。

儿子幼时和熊玉根游览华工五山校区

  教育孩子,熊玉根依然强调要靠自己的“硬实力”。寄语学子,他也同样给出真诚的建议:一方面要坚持用知识来充实自己,不仅要接受书面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学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和改进,积极开拓创新;另一方面要坚持脚踏实地,相信勤能补拙;他建议年轻人应该多到基层去锻炼,不断积累经验,一定会有所收获。 

  临近退休的年纪,熊玉根依然会亲自设计方案,参与绘制图纸,从不因从业多年而看不起基础的画图工作,永远认认真真地对待技术活。与此同时,他也练就了透过图纸看人的能力,给年轻的徒弟传授经验,只为将这份情怀与责任传承下去。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熊玉根躬身践行着技术赋能硬实力的道理,脚踏实地深耕能源工程设计领域,高擎情怀的火炬, 传递绵延薪火,值得新时代的每一位华工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