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批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工程硕士顺利通过答辩

2025.06.16

为了响应教育部深化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号召,近日,2022级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程硕士刘杰、吴泽纪、李筱茜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顺利通过答辩。

刘杰,男,2022级机械专业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MEMS微机电系统器件制备、电子设备热管理;联培单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课题:基于解耦锚固结构的电容式MEMS加速度计设计与晶圆级制备;在莞联培期间申请发明专利3项,1项受理2项公开;获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奖学金;拟入职海思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吴泽纪,男,2022级机械专业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传感及执行器件;联培单位:云鲸智能技术开发(东莞)有限公司;课题:基于边缘电容原理的可变检测深度柔性双模传感阵列研究与应用;在莞联培期间申请发明专利2项,1项受理1项公开;获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省赛一等奖、佛山高价值专利成果转化赛-全国金奖等;拟入职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筱茜,女,2022级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大语言模型技术;联培单位: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课题: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垂直行业知识问答系统构建方法研究;在南网联培期间,申请发明专利2项,全部受理公开;发表或参与论文4篇;拟入职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论文质量监测处处长李恒金一行赴学校专题调研工程硕博士实践成果申请学位工作,并全程现场观摩了刘杰、吴泽纪的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答辩会。李恒金对学校积极推动工程硕博士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落地给予了肯定,并对以高质量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机制设计、面临挑战以及政策支持等提出了指导意见。学校研究生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相关负责人,南方电网数字集团、松山湖管委会、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东莞松山湖实验室等单位相关负责人,校企导师代表等分别参加了相关调研环节。

首批3位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工程硕士顺利通过答辩,展示了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也为学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增加了宝贵经验。下一步,学校将加快构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管理规范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做好优秀实践成果的培育和展示,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华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