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杰
发布时间: 2014-01-07 浏览次数: 5132

 点击查看原图   胡斌杰,教授、博士(后),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委员,国家移动超声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高校中高速无线传感网络与探测技术产学研示范基地主任。同时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与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防科工委项目审核中心专家,中国电子学学会高级会员,IEEE学会高级会员。

      1988 年在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随钻测量电磁传输信道可行性研究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非匀均传输线模型,完成了金属钻杆天线的设计与分析,建立了分析该系统信道特性的电极法理论,解决了对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实用潜力评估和预测这一国内难题。

      1995 年考入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主要从事等离子体介质波导与等离子体天线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分析各向同性等离子体波导的模式分类技术和分析磁化等离子体介质波导的高效数值技术。曾被美国纽约科学院邀请为该院院士和英国学术刊物《 Science 》邀请为专业级会员。

       1997 年底在林为干院士的推荐下,到华南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建立了表面波驱动等离子体天线的严格色散理论和模式分类思想;提出了分析一维非均匀等离子体传输特性的散射矩阵分析(SMM)技术,解决了等离子体天线电子密度测量分析中的技术问题。

     2000 年作为引进人才,被聘任为华南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后续转聘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 年至 2002 年在香港城市大学无线通信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2005年在法国南特大学理工学院作访问教授。现为 IEEE Trans Plasma Science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等杂志的海外审稿人。
     
胡斌杰教授长期从事无线通信及相关射频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致力于无线传感网络(WSN)与认知无线电技术、射频识别(RFID)与物联网技术、卫星导航(GNSS)与定内定位技术、有源集成天线与可重技术。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包括IEEE汇刊、IEEE LettersScience in China (中国科学) SCI收录期刊4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70多项,授权40项。主要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及相关项目有:
      1
、科技奖项方面:
    
1. 短距离高速无线网络基础理论,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9年。
    
2. 多模态信号建模、传输及识别新算法,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自然科学),2005年。
    
3. 无线通信及相关信号处理理论与算法,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03年。
    
4.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研究,河南省科学进步成果二等奖,1999年。
     2
、科技项目方面:
    
1.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高速传感器系统设备、接入设备研制与规模化制造技术2009年。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视觉图意的移动无线网络认知与协同理论及相关理论研究 2011年。
    
3. 粤港招标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信息传感网络及车载终端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2011年。
    
4. 粤港招标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基于移动网的大规模无线传感器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011年。
    
5. 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多系统导航型(兼容)天线与测量型天线研发与产业化 2009年。
    
6. 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中高速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 2009年。
    
7.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重点项目有源一体化天线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2011年。
    
8. 广东省教育厅产学研重点项目中高速传感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2011年。
    
9. 广州市科技重大专项基于卫星通信和导航应用的产品研发与产业化 2009年。
    
10.广州市科技重大专项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混凝土结构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2011年。
     3
、学术论文方面:
    
1.“Hierarchical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Based on Double Thresholds Energy Detection”,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16, no.7, 2012.
    
2.“Compact Equal and Unequal Dual-Frequency Power Dividers Based on Composite Right-/Left-Handed Transmission Line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59 ,no.9 2012.
    
3.“RF Tunable Bandstop Filters With Constant Bandwidth Based on a Doublet Configur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59, no.2, 2012.
    
4.“Dual-Band Bandpass Filter With Controllable Bandwidths Using Two Coupling Paths”,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20, no.11, 2010.
    
5.“Low-Loss Frequency-Agile Bandpass Filters With Controllable Bandwidth and Suppressed Second Harmonic”,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vol. 58, no. 6, 2010.
    
6.“Planar Tri-Band Bandpass Filter With Compact Size”,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 20, no.5, 2010.
    
7.“Compact Triband Patch Antenna With Large Scale of Frequency Ratio Using CRLH-TL Structures”,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vol.9,2010.
    
8FDTD Analysis of Radiation Performance of a Cylinder Plasma Antenna,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vol.8,2009.
    
9Numerical analysis for an improved ADI-FDTD method,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18, no.9, 2008.
    
10A Wideband Antenna With Dual Printed L-Probes for Cross-Polarization Suppression,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vol.5,2006.
    
11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Mode of a Magnetoplasma Rod Surrounded by a Lossless Dielectric Layer, IEEE Trans. Plasma Science, vol. 29, no. 1, 2001.
    
12SMM Analysis of Reflection, Absorption, and Transmission from Nonuniform Magnetized Plasma Slab, IEEE Trans. Plasma Science, vol. 27, no. 4, 1999.
    
13Propagation Properties of Overmode Plasma Circular Waveguide, Science in China, vol.41, no.1,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