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平台运营与治理跨学科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电子商务系探索人工智能时代跨学科协同创新路径
发布者:钟娜 发布时间:2025-07-01 浏览次数:11

2025年6月30日下午,电子商务/数字商务与智能物流研究院在B10中座-101会议室成功举办“AI+”平台运营与治理跨学科学术沙龙。活动汇聚经济学、法学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3位专家学者,围绕智能平台治理的三大核心矛盾展开深度碰撞,为跨学科协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与实践方向。



开幕致辞:锚定跨学科研究新方向

电子商务系院长左文明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重塑平台经济的运行逻辑,单一学科研究已难以应对算法歧视、数据隐私、权责模糊等复合型挑战。他强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平台运营管理、社会治理及法学的交叉融合,是破解‘AI+’平台治理难题的关键。”此次沙龙旨在搭建跨学科对话平台,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需求的精准对接,为智能平台生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主旨报告:多维视角解析前沿议题

沙龙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主旨报告,呈现跨学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沙龙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主旨报告,呈现跨学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卢立建博士以《网上零售平台的信息共享与融资服务》为题,深入剖析亚马逊、天猫等平台策略。这些平台为促进生态系统发展,不断拓展服务边界,其中信息服务分享卖家难获的消费者数据,融资服务为中小卖家提供金融支持。卢博士通过建博弈模型研究二者相互作用,发现其对彼此服务可能性的影响取决于资本市场结构和卖方初始资本,提出对信息服务收固定费可解决错位、提升效率福利,为从业者提供指导。



殷继国教授在《人工智能的伦理与规制》报告中,系统梳理AI算法歧视、数据滥用等伦理风险,提出“动态分层监管”框架,主张根据平台规模、技术影响力实施差异化规制,平衡创新激励与社会责任。



冯立攀副教授通过《AI生成式内容服务即产品:按需与订阅定价的经济分析》,构建AIGC服务成本-收益模型,量化比较按需付费与订阅制的盈利边界,为平台定价策略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本次沙龙通过主旨报告形式,系统梳理了“AI+”平台运营与治理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打破学科壁垒,为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生态提供了华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