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2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期“青马工程”培训班第三次班级读书会顺利举行,培训班全体学院参与本次读书会。

一、专题学习心得分享

本次会议特别突出了专题三和专题四的学习成果展示。学员们围绕这两个专题,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他们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展示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

专题三“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系列文章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精髓,强调其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引领中国发展实践的重要性,展现了党在理论创新与实践结合上的全局性战略思维。

图一 优秀小组代表李耀辉心得摘要

第五组代表李耀辉分享主题为“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他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核心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理论创新需保持这两个“魂脉”和“根脉”,使发展与坚持相辅相成。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同时挖掘中华文明的优秀元素,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守正创新既要避免封闭僵化,又要防止改旗易帜。我们应开放包容,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形成兼容并蓄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与发展,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专题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系列文章论述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强调其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不可替代作用,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


图二 优秀小组代表罗定宇心得摘要

第五组代表罗定宇分享自身的学习体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他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成功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地,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二、党史学习心得分享

深耕党史脉络,细品党史原著。学员们通过研读相关著作和资料,对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图三 小组代表李少均分享学习体会

第一组代表李少均学习体会: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短短八字却是他们的毕生心绪。“两弹一星”的研制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用“人间蒸发”换取国家面临核威胁的强大底气,用血肉之躯的牺牲换取不易而来的实验数据,扎根戈壁荒原,奋战深山峡谷,用一生最好的时光,铸就了一座座无言的丰碑。这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鲜明底色。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爱国主义在他们的身上散发伟大的光辉。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相遇”片段讲述的就是一个因献身核事业,对情人只可“相遇”不可“相认”的科研工作者的故事。对于至亲至爱,他们含泪远离,对于国家大业,他们隐姓埋名。正是无数科学家的舍弃社会中的“小我”,投入事业里的“大我”,国家核武器防线得以牢固,新中国安全屏障得以构筑。

图四 小组代表王起分享学习体会

第五组代表王起学习体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精神谱系,其中集中体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最艰难的时刻,共产党人展现出不怕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面貌,这是推动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来源。《历史的轨迹》中提到,革命者们的信仰之力和奉献精神,使他们得以化解一次次危机。许多无畏无惧的革命先辈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牺牲。正是这种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党人和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此次深化学习与交流会议不仅为“青马工程”培训班的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学员们定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五 第二期“青马工程”培训班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