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维和行动 亲历见证与记录”主题讲座顺利举行

2025-09-25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浏览次数:53

聆听维和故事,厚植爱国情怀。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918日,“仁厚里讲堂”特别邀请到广州市公安局原二级警务专员张振贵警官,作以“联合国维和行动 亲历见证与记录”为主题的分享。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叶汉钧、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谭志伟、党委副书记刘涛、副院长张庆园及相关师生参与此次讲座。讲座由刘涛主持。



叶汉钧在致辞中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建设20多年的办学历史与开办“仁厚里讲堂”进行 美育教育的初衷。他指出,此次讲座不仅是华南理工大学开展的“人文艺术大讲堂”系列学术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讲座上,张振贵警官介绍了联合国开展维和行动的历史和中国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情况。他指出,世界需要和平,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手段。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中国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活动第25周年。自2000年以来,中国警方先后向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和联合国总部派遣了维和警察2700余人次,足迹从东帝汶拓展到全球九大任务区,成为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担当。



最后,在互动交流环节,张警官结合自身经历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他鼓励同学们寻找跨文化共通点,用心用情讲述中国故事,努力增强新闻传播专业本领,为祖国发展与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据悉,张振贵曾任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曾先后三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担任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维和警察总部新闻官、东帝汶国民警察总部公共关系及传媒局局长,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维和警察总监首席媒体顾问等职务。


图文 | 熊娟 陈子恩

编辑 | 郭泳兰

初审 | 高惠君

复审 | 刘涛

终审 | 谭志伟



附:观后感

      致敬和平卫士,播种红色理想。张警官的讲述激励人心、催人奋进,同学们也纷纷写下对和平的感悟。

      2023级新闻传播学硕士生赵步霞体会到:“于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为笔,承载和平心愿。此次讲座让我明白,新闻传播的终极价值不在于信息的简单传递,而在于用专业能力去塑造一个更美好的的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像张振贵同志一样,深入一线,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洞察真相、用心灵感受人性,为世界的和平与人类文明贡献一份微光。”

      2024级新闻传播学硕士生熊娟联想到:“作为新传学子,我们应当以张振贵同志为榜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责任与担当,既要立足专业练就过硬本领,更要心怀家国与世界,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人类和平事业中。”

      2024级传播学2班本科生杨一啸感慨:“这次讲座给我的心灵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课。警官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此刻的宁静美好,与脑海中那些战乱地的残垣断壁和英烈的身影交织在一起,更显珍贵。我的内心涌动着敬意与感悟。”

2024级广告班本科生朱洁玉回忆:“当屏幕上那抹耀眼的‘Smile’与海地太子港的枪声、血迹同时映入眼帘时,我的心被猛地揪紧。这场关于维和经历的分享会,于我而言,不再是一场简单的讲述,而是一次穿越万里硝烟、直抵人性光辉的精神朝圣。和平从不是理所当然,它是无数蓝盔英雄用微笑与担当,一寸寸挣来的人间值得。”

      2024级视听传播本科生林怡深受触动:“我对中国维和警察不忘初心、不畏牺牲、不惧艰苦、点亮希望的精神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听到女性也被鼓励参与维和,我倍感振奋。未来我也希望如张老师一样,以新闻工作者的身份,用笔和镜头记录真实、传递和平,让更多声音被听见、被理解。这是一条艰难却充满意义的道路,我愿意为之努力!”

      2025级新闻传播学类4班本科生邓心海体悟到:“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中国维和警察始终怀着和平的心愿,尽管有着五大风险与挑战,但中国维和警察依旧是那支和平之师。和平与战争危险交织,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