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梦想,奔赴未来 | 华工新传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圆满举行

2023-09-14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浏览次数:665

9月8日,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大学城校区音乐厅隆重举行。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学生家长代表以及2023级全体新生出席,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涛主持。

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刘涛首先介绍了到场的各位校友、家长代表和老师,典礼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进入主题。

学院院长陈刚致辞,他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对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祝贺,并表示,学生始终是学院最珍贵的财富,人才培养始终是学院的根本任务,学院将竭诚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充足的条件和坚实的平台。他介绍了学院的历史和“新文科”建设的学科发展思路,鼓励同学们承继和发扬学院的优良传统,绽放思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度过一个多姿多彩,既收获知识和能力,又经历锻炼和成长的人生新阶段。

图片

同时,他对2023级新生提出三个“期待”。一是既要有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又要有掌握运用新技术的思维和智识,从而从新技术层面更深刻地理解新闻传播学;二是既要有努力学会快乐的心态,也要有直面适度痛感的心理。快乐是一种心态、格局和境界,而适度的痛感,则是意味着清醒、理智和从容;三是既要有“离场”的勇气,又要保持“在场”的境界。走出新环境中的迷茫和焦虑,沟通社会联结世界,永恒在线,努力成为这个美好时代的见证者、经历者和行动者。

图片

教师代表卢远航鼓励大家保持好奇心,在好奇心的推动下,把学习当作终身追求,把握人生,勇立潮头。大家如果遇到感兴趣的机会,请勇于尝试它们,不论是科研、创业、社团、体育或是爱情。只有如此,你们才会不断地清晰自我,找到最佳的人生锚点。

图片

2011届毕业生毛锴校友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分享了行业经验。他认为,在校期间,大家要多思考、多学习、多沟通,对行业保持灵敏的嗅觉,通过实习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工作中要明确奋斗目标,做事高效,不断创新,在各自领域有所突破。

图片

2023级本科生新生代表王夕月分享她选择新传专业的原因。她表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与传播行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新传人来客观准确地传递信息,引导公众舆论,推动社会进步。华工新传给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支持。在这里,我们将接受专业知识的培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将学习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掌握专业技能,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相信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锤炼,我们一定能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图片

2023级研究生新生代表严颍带来自己的思考。她认为,研究生应保持对理想最纯真的渴望,保持这份对科研事业最无私的责任感,尽自己所能去想,去写,去调查,去采访,去记录,去记载,去创造,去创新。未来的日子里或许会有荆棘和坎坷,但这正是研究生阶段的魅力所在,没有挫折也就没有克服挫折后的喜悦。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希望我们都能够学而能深思、深思而能有得、得而能言之,且其言坦荡荡而俯仰无愧!

图片

学生家长代表袁昊博希望学生们要懂得感恩。他认为,万事万物都需要正循环,同学们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的教诲之恩,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因为心怀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温暖,才能与社会和谐相处。

图片

典礼上,院领导为2023级班集体正式授旗。

图片

院领导为2023级本科生班主任代表刘兴东、韩镁、邹全义,2023级研究生级主任张发老师颁发聘书。

图片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老师们犹如辛勤的园丁,用爱浇筑孩子们成长的土壤。为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学生代表上台献花并合影留念。

图片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谭志伟以《岭南追梦木棉铿锵》为主题,围绕发生在广州和校园的党史故事,给新生带来思政第一课。他讲述了广州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经典故事,娓娓道来低调、务实、包容、开放的广州气质和华工精神。鼓励新同学珍惜大学生活,加强品德修养,提升专业能力,做一名优秀的华工人、新传人!

图片

开学典礼在全体师生共同奏唱《华南理工大学之歌》中圆满结束。

据悉,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招收本科生新生 153 人,其中新闻传播学类128人、传播学 2+2 联合班 25 人;招收硕士研究生新生 74 人,博士研究生新生11人;招收留学生新生9人,其中本科生留学生6人,研究生留学生3人。学院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建设方面,传播学、广告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闻学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

 

迈入华园

相聚新传

收获专业知识

拥抱无限可能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奔向梦想的道路上

我们一直与你同行!

 

/刘晓蕙

/张曦 蒋宓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