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赋能,融合创新” 华南理工成功举办2022年智慧传播与计算广告发展论坛
2022-11-07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浏览次数:7482022年11月6日,“计算赋能,融合创新”2022年第二届智慧传播与计算广告发展论坛以线上形式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大数据与计算广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与《新闻大学》《现代出版》《新闻与传播评论》《现代广告》《中国广告》等期刊联合支持,学界业界大咖齐聚,以云端形式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盛典。
本次论坛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上午的主论坛以“计算广告与品牌传播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主题,12位嘉宾及两位重量级评议专家进行了观点分享;下午三场分论坛同时进行,主题分别为“广告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变革与发展——计算广告伦理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实践与创新——计算广告实践创新与人才培养”,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老师和同学分别作主题发言并共同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同学参与线上会议。
在上午的“计算广告与品牌传播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主论坛中,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张庆园担任主持,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刚院长代表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对各位云在场嘉宾的到来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并对智慧传播与计算广告发展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陈刚院长还借此机会,介绍了华工新传院下设的专业与近些年来取得的进步与成果,希望能吸纳更多青年学者加入华工,共同建设美好华工。最后,陈刚院长还诚挚地希望,待疫情结束,各位嘉宾能够亲临广州,感受广州的早茶文化与华工新传学院的热情。
张金海教授作为专家代表发表开幕致辞。他主要讲述了四点感受:第一点是关于学术对未来世界的探讨,学者应当孜孜以求去探索未来世界;第二点是现代广告研究对广告前沿性问题的关注,学术会议最大的意义在于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引领学术前沿;第三点是广告研究从图景式的描述开始演进到关于广告现代性的忧思;第四点是关于广告学一流专业建设的问题,他认为广告学专业是一个延续性而非断裂式的概念,但是它需要依据广告现实的发展不断增减内核,因此需要基础与前沿并重,人文与技术双修。随后正式进入了主论坛的嘉宾演讲环节。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陈刚教授首先带来了《数字传播知识体系的构建思考》主题演讲;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淳林教授发表了《计算广告与品牌传播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主题演讲;《计算广告》作者刘鹏博士带来了《数字时代的广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主题演讲。
然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曦教授发表了《第三种劳动:智能时代品牌传播中的人机关系》演讲;上海外国语大学传播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姜智彬教授带来了主题演讲《计算广告竞价交易的拍卖机制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新利教授发表了《广告学一流专业建设路径浅探》主题演讲。
在上半场嘉宾发言结束后,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媒介》杂志总编辑黄昇民教授进行了总体评议。他指出,有三位学者是从宏观、中观角度进行阐述的,代表着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他还认为,广告正处于一种巨变当中,未来的探索充满着很多未知性,目前学界对于计算广告的认知与推进工作远远不够,仍然需要许多深层次的讨论。
主论坛下半场由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韩红星主持,厦门大学品牌与广告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合水教授首先带来了主题演讲《广告:计算,抑或算计》;接着,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杨效宏教授发表了《智慧空间、量子计算融合下的计算广告》主题演讲;随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华君带来了主题演讲《智媒时代品牌传播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
接着,上海广告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海军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广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基于智能广告学科平台建设的再思考》;其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告与传媒经济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树良带来了主题演讲《算法、策略与想象:跨学科创意传播人才培养的人大实验》;之后,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颜景毅带来了《数字广告学的知识生产》主题演讲。
所有演讲嘉宾发言完毕后,暨南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先顺教授进行了总体评议。他指出黄合水教授、杨效宏教授、颜景毅教授的演讲是对计算广告本身的思考,而杨海军教授、王树良副教授、李华君教授则是对学科人才培养的探讨,并且用“顶天立地”总结了下半场的主旨演讲,“顶天”指的是学者们思考的高度,“立地”则指对人才培养的落地探讨。
下午进行的“广告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议程”由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晓英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辉副教授主持。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项聪、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曹小杰分别进行了主办方欢迎致辞。
在嘉宾演讲环节,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素白,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玉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升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系主任、副教授李华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应用传播系主任、副教授胡菡菡,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广告专业主任、副教授梅明丽,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教授莫梅锋,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副教授邬盛根,暨南大学广告学系主任、副教授朱磊,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广告系主任、教授郑欢,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徐红,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教授金星,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罗书俊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
嘉宾演讲环节后,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淳林带来了《计算广告学导论》新书发布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分社社长周晓方进行了嘉宾致辞。
分论坛二以“变革与发展——计算广告伦理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为主题。分论坛上半场由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佘世红进行主持,下半场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于婷婷主持。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版)》原主编刘传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廖秉宜,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瑾,上海外国语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顾明毅进行整体评议。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的康瑾教授、郭羽佳博士发表了演讲《广告伦理中的“公平”——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对广告伦理的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伦理的价值框架。暨南大学林升梁教授发表了演讲《基于扎根理论的计算广告隐私问题研究》,采用程序化的扎根理论,提出了“计算广告隐私问题社会互动模型”。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曾琼发表演讲《结构、关系与制度:计算技术嵌入与广告产业变革》。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于婷婷发表演讲《互联网平台企业隐私政策沟通研究》。除此之外,谭辉煌、王凌峰、黎明、孟禹熙、贺丽青、李敏、于晓娟多位专家学者带来了主题发言和观点分享。
分论坛三以“实践与创新——计算广告实践创新与人才培养”为主题,分论坛上半场由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戴世富进行主持,下半场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告系主任、副教授秦雪冰主持。首都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杨同庆,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副主任、副教授马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传媒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二伟,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体育新媒体系主任、副教授刘庆振进行整体评议。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副教授顾明毅发表演讲《数智时代广告定义问题辨识》,对数字化时代广告的定义进行了多个维度的辨识。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副教授雷蕾发表演讲《我们如何与广告算法互动共存?——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通过一系列探索性分析研究算法时代用户与广告的交互。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传播设计系教师唐雪彤发表演讲《数字化浪潮下的广告学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与腾讯产学合作项目,指出新文科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广告系副教授刘均星发表演讲《从嬗变到落地:高质量广告人才培养改革》,反思了当今人才培养窘境,构想了明晰的培养思路,落地于人才供给侧改革。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教研室讲师姚婷发表演讲《ARCS动机模式在广告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指出广告学的线上线下融合式实践教学更需要学生有强烈的内在动机。商丘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周立春发表演讲《智能革命与广告产业的要素变迁和代理危机》,认为智能技术革命已嵌入广告产业,而每次技术革命都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一次经济范式变迁。除此之外,廖思维、崔欣、刘冰杰、张海霞、刘雪茹、李冬冬多位同学和学者带来了精彩的主题发言。
至此,“计算赋能,融合创新”2022年智慧传播与计算广告发展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