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新闻传播学术大讲坛第1期成功举办

2022-10-25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浏览次数:461

     1024下午华园新闻传播学术大讲坛第1B9南座301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昌凤教授,她带来题为“数智技术赋能的媒介化社会”的精彩报告。讲坛活动由陈刚院长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冯向阳等学院领导出席。本次活动采取了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来自线上、线下的30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活动。

1: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讲座中

   开场主持中,陈刚院长首先对陈昌凤教授作为华园新闻传播学术大讲坛的首期主讲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参加报告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学院举办学术大讲坛的背景,通过华园新闻传播大讲坛等交流方式,邀请重量级的学者、专家来学院交流和指导学科建设工作,加强与学界、业界的联系与互动,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学术影响力。 

    陈昌凤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讲授。首先是媒介化与媒介“修复”,陈教授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指出媒介已经嵌入日常生活,并阐释了中介化、媒介化和深度媒介化的定义和现状。由此她详细说明了数字新媒体的“修复”,并对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和技术社会互动论进行了解读,引发了大家对技术与社会的思考。其次是“去中介化”的媒介化世界,她从媒介化的未来也就是元宇宙切入,对元宇宙的定义,元宇宙的开发核心“基础设施”和元宇宙的核心理念做了说明,并由此深入地探讨了去中介化的影响。再次是“隐中介化”的媒介化世界,陈教授提出算法正在驯化人类的题设,用出租车司机、播主、用户和外卖小哥等事例提出思考的场景和问题:在媒介化与智能化相遇时,算法是如何介入人类社会交往的?科技、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是什么?由此进一步分析了算法执行计算的过程和介入理念以及隐中介化的影响。最后是超前的技术与滞后的文化。她从来自人类“喂料”的机器学习为起点,提示应警惕技术沙文主义。在以改变交流、解放需要为核心理念的元宇宙,存在许多超前应用的事例,但其中的文化滞后是需要得到重视的问题。在技术飞速创新的背景下,文化需要时间来赶上技术发展的观念。最后陈教授提出了几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如滞后的文化可能正成为技术发展的掣肘,滞后性调适需要新的伦理范式等。

2:讲座现场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陈昌凤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罗韵娟教授提出,元宇宙可能推动根植于元宇宙体系的国际传播新格局的出现,那么元宇宙究竟会给国际传播带来何种变革,从研究者的角度哪些议题值得研究者关注和研究?陈昌凤教授在回答中提到,过去的国际传播注重空间概念,如何突破国界是重点,但是当元宇宙空间嵌入时,空间界限不复存在,此时的传播是去空间化的传播,所以最核心的理念要变化。第一个层次是跨文化传播仍然存在,在不同文化之间如何突破传播的界限。第二个层次是需要重视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带来的权威关系很重要。第三个层次是需要形成开放的观念和开放的网络观。同时,陈昌凤教授还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详尽回答。

3:现场交流讨论

    讲座最后,陈刚院长做了总结发言,并感谢陈昌凤教授的精彩讲授和老师、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华园新闻传播学术大讲坛第1期圆满结束。

(图文:邱亦欣、张璐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