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讲座 | 尹韵公:中国场景下的媒介发展史简况
2021-11-30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浏览次数:43211月16日,新闻与传播学院特邀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教授,为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中国场景下的媒介发展史简况”的线上学术讲座。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在广州国际校区D1-b110报告厅集中聆听讲座,学院院长苏宏元教授及部分教师代表线上参加了本次讲座。
尹韵公教授作报告
讲座伊始,尹教授指出,信息发布与传播是所有生物的一种本能和遗传基因,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发布信息、传播信息。信息生产与传播是一个不断平民化、大众化的过程,在古代,信息传播的权利被统治阶级所独占,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权利逐渐开始变得大众化和普泛化,他围绕简牍和信息传播、纸和信息传播以及印刷和信息传播进行了详细阐述。
讲座现场
尹教授认为,简牍的发明对信息传播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让人类对于历史的记载、回顾与关照有了系统化的载体,但是由于其固有的材料局限性,保存至今的内容还是比较稀少。他还重点提到了简牍的封缄问题。简牍封缄用绳索穿连,绳端打结,结绳处用封泥封闭,封泥上加盖官私印章,封泥不仅具有保密作用、权威效用,其连带缠束材料一起更是对文件起着保护的作用。
尹教授还阐释了纸与信息传播、印刷术与信息传播等内容。纸张的发明对字体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字体笔画的精细化发展提高了载体条件,使得信息传播的便捷化程度更高。印刷术的普及让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对人类信息传播进程的变革有着重要作用。
苏宏元院长作总结
讲座最后,学院苏宏元院长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尹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了诚挚感谢,并对讲座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听了尹教授的讲座,了解了中国古代媒介发展的历史脉络,博古方能通今,研究古代媒介的发展史,对于研究当前的数字媒介时代具有重要意义”,“以前以为媒介发展历史研究是一个很枯燥乏味的领域,通过尹教授的讲述,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图文/黄锦萍 谢思慧 高惠君)
附:尹韵公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首批入选者,中央文宣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首批入选者,新闻出版系统领军人才工程首批入选者,国家社科规划办新闻学科组评审召集人,国务院学位办新闻学科评议组原召集人和成员,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北大、清华、人大等50余所高校兼职教授和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