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登高怀远” ——广州市白云山登山徒步活动
发布时间:2018-12-08        浏览次数:293

  20181025日,2018级环境工程全英中澳班于广州市白云山开展科技文化节主题团日活动。团支部全体人员(除部分同学因时间冲突无法参与)均参与此次活动。

  早在刚入学大家还没有熟悉起来的时候,“一起去爬白云山”这个小愿望已经在全班同学的心里埋下种子。作为广州市区内最出名的山,白云山的广府文化象征意义深深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而在广州土生土长的通讯员则期待着能够在这块熟悉的土地上与同学们留下崭新的回忆。趁秋意渐起,逢怀远时节,上午十点,我们换上独属于我们一人一份的全英中澳仙人掌班服闯入秋风,搭上大学城专线1启程前往白云山。



  四十分钟的车程因为伙伴们的一路欢声笑语而变得短暂,随着“白云索道站,到了”的广播声响起,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跳下公交车,排成整齐的一队步行至白云山南门。购票后,一行人由登山步道进入景区,在金光闪闪的白云山横匾前来了张大合照。

  随后我们按照事先分组由不同路线上山,工作日游人不多,这让我们能在树林阴翳下自由穿行,呼吸着山上富含负离子的空气,平日因忙于学业而紧绷着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发出满足的叹息。在欣赏山上风景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在出发前定下的约定——拍下自己发现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状况,以及自己认为有意思的环保现象。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是一个能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并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感性认知的好机会。白云山作为广州市招牌之一,对环境状况的重视理应更甚,它所能反映出的问题在一等程度上能够代表许多自然景区的一些现状,更能投射出公众保护山林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小卖部,售票亭周围以及栈道途中的休憩平台边。主要的固体废弃物为塑料瓶、废纸巾、泡面盒、易拉罐等食品废物。我们发现,在固废污染严重的小卖部旁边设有的垃圾桶往往是满的,这可能造成游客将垃圾留在原地,后被风吹走成为污染物。景区在设置垃圾桶时应将游客流量纳入考虑,合理分配各小卖部的垃圾桶数量及收垃圾的频率。而在售票亭附近,大量的票根散落在垃圾桶周围。我们推测这可能是因为票券浮力较大,若游客丢弃时不注意便容易在投放过程中飘到垃圾桶外。而电子票券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休憩平台上,废弃物主要分布在石椅后方,而据我们观察,白云山的石椅多数没有靠背或靠背有空隙,容易使垃圾从椅子上滑下。很明显,景区虽在垃圾桶的美观上下足了功夫,却并没有认真考虑造成固废污染的原因,导致后期清理工作加重。

  下午一点,我们按照约定的时间在山顶公园“会师”。来自外地的同学们迫不及待地点上一碗大名鼎鼎的白云猪手,酸甜的滋味让大家纷纷对广州美食赞不绝口。同时,我们对刚刚的调查结果进行的分享。山顶公园大片平坦的地面为我们提供了素拓的场地,我们便在此进行了“歌曲接龙”“你画我猜”等趣味游戏,跃动着青春气息的歌声让周围的游客也跟着露出了笑容。

  短暂休憩后,我们正式向摩星岭进军。都是最好年华的少年们,来到白云山怎么能够不登顶!在登顶途中,我们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小路,不想有了许多意外收获——满溢着广州本土文化的微型景点。承载南方道教文化的郑仙岩,展现着岭南书法之美的广州碑林,沉淀历史文化的仙墨轩,无一不让我们领略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摩星岭售票处前清点人数后,一行人按捺着即将登顶的激动心情进入景点。我们运气很好,正好碰上景区提供免费拍照,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因故未能参加活动的班主任,将合照用漂亮的相框装了起来,带回来送给徐老师作为礼物。从山脚经过近两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见到了标志性的北京指向标,没有树木遮挡的视野在我们眼前豁然展开。不同于秋日常有的长空万里,这天的天气总有雾气笼罩。我们未能见到从云山俯视广州市区的开阔景色,且将此留作悬念,为日后全班再来重游时埋下一个小伏笔吧!

  和每日共同生活、学习的同学们一起登顶,是一种别样的感觉。在学业、生活上,我们又何尝不能互帮互助,一同勇攀高峰?汗水落下,我们的情谊也由此变得更深。返程的路途似乎比来的时候更加漫长,随着晚上六点十五分全员到达大学城,令人难忘的环境工程全英中澳班第一次团日主题活动也就此画上了句号。这次活动不仅让所有同学拉近了心灵上的距离,使班集体更具凝聚力,也让我们在专业知识,文化视野和身体素质上都得到了锻炼,是一次意义独特的主题团日活动。

图 文/2018级环境工程全英中澳班 王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