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课外实践教学计划
前 言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世纪,中国大规模地进行着工业化、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不仅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人才,更加看重的是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自动化学院”)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2006年9月,自动化学院本科创新实践基地的成立,标志着我院课外实践教学又迈出了一大步。本计划以我院新成立的本科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结合实际提出了本科生课外实践教学的一系列培养计划。
第一部分 自动化学院本科创新实践基地概况
为推动我院学科实验教学体系及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院于2006年9月成立“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创新实践基地”。
该创新实践基地的宗旨是吸引、鼓励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积极参与教师科研,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素质、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创新实践基地同时也是“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的培训基地。电子设计创新实践基地计划根据每年科技竞赛活动的情况,制订每学期的活动计划,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定期不定期科技应用讲座;电子电路基础技能培训;实际电子系统的应用设计与制作;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等。
第二部分 自动化学院本科课外教学实践计划
自动化学院本科课外教学实践计划以自动化学院本科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教学计划包含电子制作体验、电子设计入门、电子设计进阶、本科生科研项目拓展(SRD)、教师科研项目培养等多个环节,以本科生科研项目拓展(SRD)为核心,贯穿本科生大学四年,充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素质。
整个课外教学实践计划主线如下图所示:
一、 电子制作体验
(一)环节概述
该环节主要针对大一新生,一般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后开展,新生自愿参加,为期一般为一周。该环节以“体验电子,激发兴趣”为目标,通过对新生进行一定的基本技能培训,引导新生动手焊接趣味电路,感受电子设计的乐趣。
同时也通过该环节发掘动手能力强、学习态度积极的同学进入电子设计入门及进阶阶段的学习。
二、 电子设计入门培养
该环节主要针对大一大二学生中动手能力较强、学习态度积极的同学。该阶段通过引导这部分同学独立动手完成简单电子设计,实现电子设计技能入门及进阶。在该环节表现突出的同学才能进入本科生科研项目拓展计划。
电子设计入门培养以选拔赛方式实现,每年10月份举行本科创新实践基地招新选拔活动,招新选拔由学院统一命题,题目难度偏低,以新生能够在一个月左右时间通过自学完成为准。成功完成的学生将被学院本科创新实践基地录取。
合计600元。
三、 电子设计进阶——智能控制设计竞赛
智能控制设计竞赛是自动化学院本科创新实践基地倡导的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事,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学院学风建设,提高同学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鼓励同学们投身动手实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同学们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竞赛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紧密结合,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立足于教学基本要求,以最新技术的发展为前瞻,以智能控制知识为主要方向,可以全面检验和促进参赛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自动化学院智能控制设计竞赛竞赛章程如下:
(一)总则
1.指导思想与目的
智能控制设计竞赛是自动化学院本科创新实践基地倡导的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事,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学院学风建设,提高同学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鼓励同学们投身动手实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同学们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竞赛特点与特色
智能控制设计竞赛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紧密结合,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立足于教学基本要求,以最新技术的发展为前瞻,以智能控制知识为主要方向,可以全面检验和促进参赛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组织领导
3.竞赛组织架构
竞赛成立领导小组,保证赛事顺利推动并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下设竞赛组委会,负责竞赛组织工作及日常事务的跟进工作。
(三)竞赛规模、时间和方式
4.竞赛时间和竞赛周期
竞赛时间定于竞赛举办年度的3、4月份,赛期3个星期(具体日期届时通知)。从2006年开始,每1年举办一届智能控制设计竞赛。
5.竞赛方式
竞赛采用统一命题的方式,“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队内学生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
(四)竞赛规则
6.竞赛规则
竞赛采用命题方式,参赛队拿到题目后,在规定时间内,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制作电路,并进行调试,完成题目要求。竞赛分初级组和高级组。题目立足于教学基本要求,并以最新技术的发展为前瞻。初级组题目以电子技术为主,包括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应用设计为主,涉及单片机开发。考虑到一年级实际情况,初级组题目包括一道电子设计入门题,仅供一年级同学选择。参赛对象主要为一二年级同学。高级组题目以智能控制技术为主,涉及单片机、可编程器件开发等。考虑命题的全面性,高级组题目包括一道非控制类题目。参赛对象主要为三年级同学。
(五)竞赛命题
7.命题要求
题目立足于教学基本要求,并以最新技术的发展为前瞻。组委会面向全体同学征题,最后由专家组确定题目。
(六)竞赛报名、评审和评奖工作
8.竞赛报名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一二三年级学生均可以参加比赛;每支参赛队由3名学生组成,每名学生只能参加一支队伍。
9.评审工作
评审委员会分为两组,分别评审初级组及高级组。评审流程为:先由参赛队员演示作品并对作品进行介绍,评委根据作品完成情况进行提问。最后评委统一审阅论文。
10.评奖工作
每道题目根据提交作品作品人数按照一定比例选出优秀队伍,在选出的优秀队伍中确定一、二、三等奖若干,凡成功完成作品的,均获“成功参赛奖”。评奖时初级组、高级组各占一定比例。三年级同学一般参加高级组,如参加初级组不能参与一二三等奖的评奖,成功完成作品可获成功参赛奖。一二年级同学如参加高级组,在评审中将酌情加分。获奖者将同时获课外创新学分、智育加分或德育加分,加分情况参照学生手册及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实施方法。
四、 本科生科研拓展(SRD计划)
“学生研究拓展计划(Students Research Developing)”,简称SRD计划,是对“学生研究项目计划(Student Research Program)”的一个补充。
该计划以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创新实践基地为载体,以对学生实践研究训练为主,参加对象主要为一至三年级的本科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项目。学生能做到“以我为主”,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论证、制定方案、设计或实验、分析总结等方面的独立能力训练。完成SRD计划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加分和成绩,其中达到一定水平的还可以取代其相关的课程设计及综合论文训练,同时推荐参加SRP计划。
(一) SRD计划的目的
SRD计划是SRP计划的一个补充。
自SRP计划开展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该计划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项目,初步开展研究性的工作,帮助同学们获得基本训练和研究技能,明确学习目的和兴趣,增
我们希望通过SRD计划,以实验室为载体,开展一些相对简单的学生实践研究训练。因为这些训练单个所需的经费较少,所以允许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同时,通过训练也可以为学生SRP计划打好基础。
(二) SRD项目基金
每年以为实验室拨专款的方式提供SRD基金。单个训练的经费额度一般不超过200元,主要用于购买学生在参与SRD项目中所需的原材料、元器件和低值易耗品及相关参考资料。项目经费的使用由实验室统一管理。
计划每期设训练课题10-15个,每学期一期,单个训练提供经费为150-300元,总计一年需投入经费4000-6000元。
(三) SRD项目申报
1、申报对象:SRD训练主要面向本科生,以学生参与实验室的训练课题为主,训练课题可由实验室制定,也可以由学生申报。
2、申报时间:每年3-4月、9-10月
3、申报过程:由学生提交进入实验室的申请书,实验室组织考核,挑选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再根据实际情况分配训练题目,训练根据课题不同以单人或小组为单位。
(四)SRD评审与奖励
1、评审:同学们应按规定时间独立完成研究论文或结题总结报告,实验室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量及工作成果给出评语并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五级制来打分,使大家取得相应学分。“优秀”的学生人数控制在该次参加训练学生总数的10℅以内。
2、奖励:SRD培训执行时间一般为半年,根据完成情况将给予一定的智育加分,其中达到一定水平的还可以取代其相关的课程设计及综合论文训练,同时推荐参加SRP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