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第10期自动化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4-01-21


2024111日上午,第10期“自动化学术论坛”在3号楼6楼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论坛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关治洪教授。论坛由邓飞其教授主持,学院院长丛杨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学院30余位师生参加。


丛杨院长致辞

丛杨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向关治洪教授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关教授的研究背景。关治洪教授是华中学者领军岗特聘教授、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丛杨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关治洪教授是我院的优秀校友,是自动化领域的专家,期待我校与华中科技大学有更多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新思想。


邓飞其教授主持报告

关治洪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混杂智能网络的安全与控制的学术报告。网络化和智能化背景下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无线智能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其信息传输的安全性面临极大挑战。报告中,关治洪教授首先介绍了混杂智能网络安全的背景和面临的问题,然后分别介绍了通信故障与碰撞安全、保密通讯和非线性系统同步控制问题的主要难点以及解决方案,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做了展望。  

 

 

关治洪教授作报告

 

学术论坛现场

关治洪教授的报告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网络安全的核心问题,引起了与会师生对报告主题的浓厚兴趣。报告结束后,关教授与在座的师生就报告中的诸多问题开展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将论坛气氛推到了高潮。 

 

 

 

论坛热烈交流场景

论坛最后,邓飞其教授对关治洪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了感谢,并热烈欢迎关教授常回我校指导工作、传递经验。邓飞其教授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关治洪教授的高水平报告不仅开阔了大家的视野,给予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同时也向大家传递了科研工作者的创新与拼搏精神。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不仅能在讲座中汲取知识,也能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找到创新的灵感,激发科研探索热情。


合影留念

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部分与会者感想

关教授的讲座让我对学术创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详细介绍了自己在通信故障下混杂自主无人系统控制、非线性系统的脉冲切换同步控制策略以及神经网络随机脉冲同步控制等方面的创新工作。这些研究主题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充分展现了关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前瞻性思考。关教授强调,勤奋工作、持续学习新技术以及结合实际问题深入思考是提出新问题和做出创新工作的关键。通过这次讲座,我意识到学术创新不仅仅是研究本身,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

——罗家祥

有幸能线下聆听关治洪教授的学术报告,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在报告中,关教授不仅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介绍了他个人的科研经历,同时也高屋建瓴地谈到了混杂智能网络中遇到的通讯故障、避碰安全、保密通讯和同步控制等问题,可以说这是一场精彩纷呈和别开生面的学术报告,听完之后,我受益匪浅!

——刘伟

关治洪教授对混杂无人系统的自适应避障控制、非线性系统的脉冲切换控制、复杂网络的脉冲同步控制拓扑、神经网络的随机脉冲同步控制、混杂智能网络的雷内全球控制策略、强混沌的生成与控制,以及在高保密通信的应用等研究成果进行了讲解,关治洪教授的讲座理论性较强,但是通俗易懂,以自己的科研经历回答了老师们和同学们提出的如何发现科学问题、如何永远站在科学研究的前沿等问题,整个讲座过程风趣幽默,增加了同学们在非线性、复杂网络和混杂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兴趣。

——李向阳

 

非常荣幸有机会聆听关教授的学术报告。关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网络安全与复杂网络同步中的核心问题与关键技术,让我学到了新知识,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更令我钦佩的是关教授虽已年近70,但依旧保持创新并奋战在一线的科研精神,这激励着我在科研道路上奋勇前行。

——20博士 万方哲

 

关治洪教授的讲座深刻剖析了混杂智能网络安全挑战,引领我们探讨信息加密策略和脉冲神经网络的安全模型。关教授生动简洁的讲解增进了我们对智能网络的认知和理解,并为混杂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非常感谢关教授的分享,让人受益匪浅。

——22博士 林佩杨

 

关教授对混杂智能网络的安全和保密通信的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其中包括不仅限于混杂无人系统提出了自适应通信故障与避碰控制设计,对非线性系统提出脉冲切换同步控制策略,对复杂系统如何提出脉冲同步控制拓扑,对神经网络提出随机脉冲同步控制方法,以及强混沌的生成与控制。

——22学硕 吴雪琪

 

通过本次学术论坛,我有幸聆听了关教授对于混杂无人系统中自适应通信故障处理与避碰控制技术的精彩解读,同时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非线性系统脉冲切换同步控制策略,这些内容不仅拓宽了我对复杂系统控制理论的认识边界,还令我从中吸收了新的见解和方法论,对相关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

——22专硕 王圣智

 

本次讲坛通过关教授的介绍,让我对混杂无人系统的自适应通信故障和避碰控制以及非线性系统的脉冲切换同步控制策略有了一定的了解。关教授的自适应协同—对抗控制内容与我研究内容的分布式控制和神经网络学习知识相关,学到并补充了新的知识点。此外,关教授在讲坛过程中介绍自身科研经历也为学术讲坛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让讲坛更加丰富。

——23学硕张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