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以下为旧站栏目)

浅谈钱学森、关肇直、韩京清控制思想的内在联系

高志强

2014-12-26

 报 告 人:高志强

 
报告时间:20141226日(星期五)上午9:30
 
报告地点: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6楼会议室
 
**********************************************************
 

 

高志强1985年留美,分别于1987年和1990年在美国圣母大学获得电机工程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起在CSU任教,现任CSU 先进控制技术中心主任。二十多年来他潜心研究工业控制中技术与理念陈旧等多个宏观与具体的问题,获多项国际专利,发表论文百余篇。特别是从1995年起他与韩京清研究员长期合作,全面开展自抗扰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使其突破了参数整定的瓶颈口,以高效、鲁棒、节能、简单易行的特点成为工业控制除PID外又一用途广泛的有力工具。详细资料请见cact.csuohio.edu或自抗扰控制qq128464029

主要研究领域

工业控制问题的整理、抽象、升华;自抗扰控制(ADRC技术的研发、推广、普及;控制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知行合一

 

讲座摘要

 

控制科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是国内外同行们长期关注的问题。而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民族的基因,也是中国革命(毛泽东)和改革开放(邓小平)的法宝,更是今天国家富强的文化根基。可以说,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国学者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背景,也有老一辈学者给我们留下的丰富思想。对于自动控制的原理,控制问题的本质,以及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在1954钱学森先生就有精辟的论述,特别是他提到的内扰(internal disturbance)和稳定运行(stable operation)的概念,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不能过于依赖模型,而是要在运行中不断地优化的观点;关肇直先生1980年的综述反映了他对现代控制论知行问题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抗扰问题的重视和对抗扰理论发展的期望。而韩京清先生的自抗扰控制技术的创立和发展则是二者控制思想的具体体现,特别是他把系统的动态不确定性作为内扰,与外扰一同估计、抵消,实现了在运行中不断的调整,使系统具有“自抗扰性”,并提出控制器要“越用越好”的目标,为新一轮控制理论和技术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回顾钱学森、关肇直、韩京清等老先生们的控制思想,分析其中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对控制科学思想体系体系的重新思考和整体把握,有助于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沟通“知”与“行”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