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赛金奖,华工硕博连读!他用青春赋能“双碳”事业
2024-01-10 08:33:02

 

 【前言】

 “恭喜钟文烨同学获得2022年‘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

 从高考压线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再到两次获评国家奖学金、取得硕博连读资格、夺得国赛金奖,钟文烨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华丽蜕变。感叹之余,不禁对他的故事与经历充满了好奇:这样令人艳羡的成绩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于是,在一个普通的下午,我们很幸运地采访了他,听着编者们满腹的疑问,他缓缓道来。

 天道酬勤,这是他的答案。



 “专注是最大的武器”

 2017年9月份,钟文烨以综合评价录取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开启了他四年的本科生涯。

 本科四年里,钟文烨锐意进取、奋勇图强,获得了研究生推免资格,如今在攻读博士学位。本科期间,钟文烨就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专利授权。他并不自满于本专业获得的成果,在学习本专业知识之余,还选择了辅修一门金融学。他认为辅修可以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知识,同时拓宽了就业渠道。

 钟文烨的部分奖状


 在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从本科顺利毕业后,钟文烨继续攻读研究生,他的学业成绩依然优异,与此同时科研竞赛成果更为丰硕,斩获多项荣誉。

 他在实验室、竞赛场之间游走,将专注作为武器,成为“多面手”。参加竞赛指导交流学习会,日常“泡”实验室做研究,组织参与党建工作......

 面对如此紧张的日程安排,他说“时间不够,效率来凑”。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他会对事情进行优先级的分级处理,完成某件事情后,再开始着手做下一件事;为了进入专注状态,他会选择去往适合沉浸式学习的图书馆,这都使得他能高效高质地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钟文烨部分已发表的SCI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拥抱未知的科研之旅

 在钟文烨的眼中,科研令人着迷的地方在于挖掘未知,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是看到未知变成已知。

 很长一段时间里,钟文烨和团队聚焦于“废水增值”技术的研究上,他们从高浓硝酸盐废水的处理这一大难题入手,致力于发现可以同时实现废水治理和能源生产的新技术。过程中的艰难曲折,他们都一一克服,出成果时的那种激动和振奋,他记忆犹新。

 “文献报告的调研,图纸设计的构思,反应器装置的搭建,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是当我们成功运行反应系统,并通过显色剂检测到氨产物成功分离的那个瞬间,内心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还是非常强的。”

 钟文烨已累计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授权专利8项。通过在废水中电催化硝酸盐制氨,实现过程中零碳排放。凭借这一项技术,钟文烨带领团队一举拿下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获得了业界认可。随后,夺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

 钟文烨团队夺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

 钟文烨深知,新时代青年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因此在获奖后,他又“火速”成立三下乡突击队,走出实验室,和同伴们迈进乡村田野、踏入工厂车间,在市场调研上下功夫,探索“废水增值”技术应用的可能。

 “说到底是为了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科研始终要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让‘天更蓝、水更清’。废水无害化是不够的,更要追求废水资源化。”

 正是怀揣着这样的使命感,钟文烨和他的三下乡突击队走访广东多家工厂,分析工业废水成分并应用电化学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向着技术落地这一目标进行突破。项目入选广东省“千百万工程”重点项目,并被中青网全文报道。

 实践证明,与传统制氨的哈伯工艺相比,这一新型技术可在用废水制氨的同时大幅度减少碳排放,实现废水处理并同步生产新能源,全面助力了国家“双碳”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技术成功入选了广东省“攀登计划”战略科技专项(重点项目)。

 正在做实验的钟文烨


 当我们问他为什么选择读博时,他答道:“博士的身份给我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也因为这个身份,我才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前沿的研究,去贴合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做点贡献。”

 钟文烨已在科研道路上长跑了六年,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科研之路于他而言更像一场旅行,而未知的事物是埋藏在途中不期而遇的惊喜。对于科学研究的旅途风光,他永葆探索的渴望。未来的他还将带着一腔热血,继续深耕下去。


 “先于人,必为锋”

 作为一名党员,钟文烨积极担当党员的责任,时刻表现着先锋模范作用,将先进性落实至各个方面。

 科研攻关中的钟文烨,牢记国家“双碳”愿景,将科研方向与国家发展同向而行,以废水资源化的理念,助力氨制备过程的零碳排放。

 志愿服务中的钟文烨,心系人民,不畏疫情风险,投身到“武汉,加油”物资整理志愿活动,投入到开展香雪抗病毒口服液的紧急生产包装等工作,为武汉抗击新冠疫情做出贡献。

 党建工作的钟文烨,立足学生党建,带领党支部成功获批“广东省样板党支部”,获评学校 “优秀党务工作者”(全校仅3名学生获评)和“优秀共产党员”。

 钟文烨以身作则,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模样,激励华园学子勇于创新、自强不息;他牵头成立了“领航”先锋岗,先后开展了“助力沿途”“经验分享”“学业帮扶”等一系列活动,还在2023年新生入学典礼上进行演讲,鼓舞新生锐意进取、奋发向上。

 钟文烨在2023新生开学典礼入学教育上作报告



 “钝感力是生活的解药”

 相较于丰硕的科研成果和专业第一的成绩,钟文烨的开朗和乐观更让人印象深刻。与他交谈,倍感轻松自在。这种松弛的状态也感染着他身边的人。朋友们对钟文烨的评价一直是“靠谱、随和、亲切”,无论是在项目团队还是学生组织里,大家都相当信任钟文烨,合作的氛围也总是轻松愉快的。

 提及缓解压力的方法,他只是淡淡地讲到,“我可能比较喜欢在校园散散步,或者多去图书馆吧。”事实上,辅修双学位的他,在本科期间参加了数学建模等多项竞赛,已经磨练了抗压能力。但是他身上有着特别的钝感,这是一种不拧巴的、匀速的人生节奏,来源于对自我高度的专注和对生活从容的态度。

 在2021年获得了保研资格后,钟文烨选择继续留在华南理工大学深耕双碳事业。他深深地感谢华南理工大学的栽培,并把这段本硕博的华园生活比作是“梦一般的旅程”。

 钟文烨的微信头像是他初中时的照片,已经用了好多年,个性签名也一直没换,始终是简洁明了的四个字——天道酬勤,这也很符合他个性:稳定、自洽却从未停止向前。


 记者在对钟文烨进行采访



 回顾钟文烨的2023年,“充实”二字或许是最合适的概括。他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先后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在科研上也取得了质与量的突破,这是所获颇丰的一年。而对于未来,他坦言,还将继续在科研道路上深掘,探索前行。

 作为学长,他给学弟学妹们提的学习建议是保持专注,为自己营造沉浸学习的环境,同时也要从书本中抬起头来,积极参与实践以丰富自身阅历。



 【结语】


 成功的背后

 是夜以继日的拼搏与锲而不舍的专注

 没有一蹴而就的功与名

 脚踏实地才是真理

 只道是天道酬勤

 他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发展

 交出了科技兴国工业报国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