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招聘启事

博士后招聘启事

时间:2018-06-17浏览:3373


一、学校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坐落在气候宜人、经济发达、平等包容的南方名城广州,是国家批准的首批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全面进入国际公认的四大全球大学排行榜(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300区间),在2017年的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世界第235位,国内排名第11位。学校有9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和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入选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5位、华南地区首位。


为深入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综合实力提升,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学校现面向海内外延揽优秀博士后人才,竭诚欢迎加盟,共创美好未来。


二、实验室简介


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2012年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建设。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张泽院士,实验室主任为朱敏教授。实验室设立制氢与储氢材料、储电材料与新型电池技术、储能材料计算、储能材料先进制备等研究方向。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3人,其中博士20人,教授15人,副教授6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


实验室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承担重大重点项目。近五年来,承担各类研究课题8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培育项目1项和重点项目2项,与合作单位共同承担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基金委联合基金项目2项。


实验室与我国及美、德、日、加、澳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所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建立了“中澳环境与能源材料联合实验室”。实验室还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了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建有“先进储能材料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飞亚达—华南理工材料技术联合实验室”、“欣旺达-华南理工大学先进储能技术联合实验室”、“深圳普瑞赛思-华南理工大学材料技术联合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3000平方米,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PS能谱仪、电化学工作站等先进仪器设备50余台套。为开展先进储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高水平条件支撑。


三、岗位设置及薪酬待遇


学校博士后岗位设置为:Ⅰ类博士后、Ⅱ类博士后和Ⅲ类博士后;根据申请者的教育经历、创新能力、学术成果和水平、发展潜力等条件聘用到相应博士后岗位,实行分类招收聘用和考核管理。


1.学校提供20—32万元人民币的岗位年薪,并参照校内同级人员的标准为博士后缴纳“五险一金”。


2.博士后子女享受学校教职工子女入托、入学同等待遇。


3.博士后科研成果按学校科研奖励规定享受科研奖励。


4.按学校规定为博士后提供租住公寓或租房补贴。


5.学院、合作导师可另外给予博士后研究经费、生活补贴或绩效奖励。


四、招聘条件


申请人须是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的博士,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年龄在35周岁以下。


1.申请Ⅰ类博士后岗位者,应在国(境)外世界排名前100位(ARWU、QS、THE、US News)的大学或学科获得博士学位。


2.申请Ⅱ类博士后岗位者,应在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世界排名前500位大学或中科院直属研究院所获得本科或博士研究生学历,且获得博士学位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优秀者。


3.申请Ⅲ类博士后岗位者,应在国内外大学或研究机构获博士学位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优秀者。


五、聘期管理及发展前景


1.Ⅰ、Ⅱ类博士后在站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年,Ⅲ类博士后在站时间为2-4年。


2.出站考核特别优秀者,学校可以根据岗位需要直接聘为事业编制教师;出站考核优秀者可以申请学校教师岗位,学校根据岗位需要择优选聘为事业编制教师。


3.学校鼓励和支持博士后在站期间申报国家和广东省的各类博士后人才项目和研究项目,获得项目资助的,就高享受相关待遇。


4.博士后在站期间可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指标单列。


六、应聘程序


请下载、填写《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岗位申请表》(见附件或在华南理工大学人事处网站 http://www2.scut.edu.cn/hr/ 下载区下载),向华南理工大学人事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或博士后合作导师(教授或具有博导资格的副教授)联系,并将《申请表》提交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及合作导师,学校和学院按规定程序选聘。


七、联系方式


实验室导师联系方式一览:http://www2.scut.edu.cn/aesm/2018/0617/c17069a270875/page.htm


附件:

6cc34d7b-0f62-4dd9-a611-d8acfa1de705.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