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平教授:生物基纤维材料,已成为资本热点!

发布者:刘德桃发布时间:2024-12-25浏览次数:10

王华平教授:生物基纤维材料,已成为资本热点!

TK生物基材料 2024年12月09日 15:31 广东


11月28日,一场盛大的 “2024年绿色能源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链发展大会”在新疆昌吉州昌吉市隆重举行。会上,东华大学王华平教授做了题为“生物基纤维创新与发展”的精彩演讲。

<span style="font-size:21px;font-family: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line-height:1.75em;">王华平教授表示,在会场的喧嚣与静谧交织之中,我们齐聚于此共商发展大计。再度踏足昌吉,不同季节的交替见证着蓝山屯河中央研究院的持续进步,也预示着蓝山屯河与新疆在融合发展与创新之路上,将迈向更为辽阔且充满希望的未来。

图片

自然界长期以来,人类、动物及各类作物皆仰仗光合作用维系生存与繁衍。然自工业革命以降,对地下石油与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及燃烧利用,虽为人类发展提供了能量,却也使大量二氧化碳逸散至空气之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有限,难以平衡此消彼长的碳循环,温室效应由此而生。

当下,如何运用工业手段化解工业革命遗留的这一难题,将二氧化碳回收转化为珍贵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许多人对温室效应的认知尚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究竟会引发何种连锁反应?气温微升1-2度,又会给地球这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带来怎样的冲击?类比新疆与上海等地的温室设施,外界严寒之际,内部却因温室效应而保持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度。

地球亦如人体,原本处于微妙的平衡稳定状态,气温的些许升高,便可能扰乱其气候系统的能量流动秩序,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即为明证。

1.生物基纤维背景与现状

2023年,《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化纤产量在全球占比基本稳定,形成一批具备较强亮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生物基纤维材料年均产量20%的增长目标意义非凡,相较于传统纤维3%的增长率,其6倍的增幅为行业开辟了广袤的发展天地。其次,《意见》也明确了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在国家战略层面,生物基纤维材料备受重视。它被列入科技攻关计划,工信部的强基工程、创新工程等专项亦有其身影。

中国工程院在《面向2035中国纺织工程科技总体发展路线图》中明确将生物基纤维材料作为界定为非连续性技术,此类技术一旦单体突破,便可能带动产业跨越发展,与传统技术模式大相径庭。路线图明确了2025-2035年其发展目标,涵盖生物降解材料、PDT、PTT、PEF等生物聚酯纤维,众多专家亦为相关技术研发贡献心力。

图片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生物基聚酯聚酰胺、高品质聚乳酸、再生纤维素、生物基聚酯性单体、丙交酯一步法等先后6次入围,彰显国家对该领域的坚定支持。

然而,产业现状显示,尽管生物基纤维材料增长迅速,但因基数小,总量仍有限。如2023年产量118万吨,与2019年相比虽增长200多倍,平均增长率30%,但与7000多万吨的纤维总产量相比,占比仅约百分之零点几。故而 “十四五” 期间加速其发展刻不容缓。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较,我国生物基纤维材料在整体把控与核心技术方面存在差距。虽品种较为齐全,部分如聚乳酸、PTT、莱赛尔纤维处于跟跑阶段,壳聚糖、海藻纤维、PA56、PDT具规模化优势,PHBV、细胞纤维素等处于国际并跑,但总体效率有待提升。在高端市场,尤其是品牌市场的长期发展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如杜邦的PTT等产品国际领先,而我国国产生物基纤维材料工艺平台竞争力较弱。

所幸,生物基纤维材料已成为资本热点。华恒、糖能科技、华灏化学等企业纷纷涉足,华峰集团收购杜邦生物基业务更是典型案例。这些企业在该领域资本表现优异,市盈率远超传统产业,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生物基纤维挑战与技术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赞20

从技术层面看,生物基纤维材料与石化体系在品质与性价比方面差异显著。其在市场竞争、性价比在规模效应形成前偏低。从原料体系到应用体系,各环节均有优化空间,包括综合性质利用、连续化工程化规模化生产及产品标准完善等。核心技术在于与石化体系现有工艺深度融合,使生物基纤维材料在各加工环节与产业体系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其低碳优势与性能功能特性。

图片

当前,生物基纤维材料在产业融合方面尚处起步。以PTT为例,纤维特性再认识,从替代到功能化专业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表明在专业化开发与应用方面仍需深入探索与重新定位。

生物基纤维材料领域,纤维素生物基纤维国产化面临巨大压力。原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工艺装备国产化进程亦亟待推进,反应容器与整套装备曾是行业发展掣肘。幸得相关工程领域努力,卡脖子工程与重大技术瓶颈近期取得突破,国产化问题基本解决。

图片

在高端产品研发方面,我们需全力开发兼具更高舒适性、强度与通用性的生物基纤维材料,以满足工业制造等不同领域需求。

3.生物基纤维发展与机遇

在生物基纤维材料的发展与策略上,从资源视角出发,需以创新思维整合生物基原料特性与石化工业体系优势,如产品开发与技术改进体系,达成系统性开发。

鉴于我国粮食资源紧张,以玉米、木薯等粮食作物为原料生产生物基材料空间有限,故倡导以秸秆等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模式,吉林圣泉在吉林及安徽丰原的秸秆生物基材料开发项目即为范例。

生物基资源领域高度重视技术迭代创新。从生物转化技术的高通量筛选、基因改造、定向转化,到聚合技术、加工技术等各环节,均积极探索构建全新技术体系,推动生物基纤维材料产业升级。

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重构标准体系。从生物基单体、聚合物到终端产品,建立全面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并同步推进生物基认证与低碳认证工作。这既能规范行业发展,又能有效解决生物基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性与碳排放合理性问题。如PTT材料开发中,熔体输送工艺、一步化增量技术及复合纺丝技术等创新手段,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保障产品品质与功能提升。

在产品开发层面,充分利用生物基纤维材料特性进行创新开发。在童装、家纺、非织造布、地毯、床上医用品等领域,生物基材料优势尽显。以PTT在地毯应用为例,其良好性能使地毯始终保持蓬松、耐用与舒适。在高端仿羊绒制服领域,生物基纤维与羊毛混纺,提升品质且降低成本,实现差异化、功能化开发,填补市场空白。

在技术体系构建上,以化学改性的PTT为例,积极探索新型技术手段与生物基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功能化、专业化产业体系。同时,全面修订完善标准体系,涵盖从原料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标准,如已制定的PTT全生命周期评价国家标准,以及正在推进的PPT和生物基纤维在纺织品应用中的低碳评价标准等。

在专利技术方面,生物基纤维材料产业发展历程显著。2000年左右,国际上生物基纤维材料发展迅速,我国相关专利技术薄弱。但近年来,随着低碳化循环融合与专业化应用开发理念深入,我国在该领域专利技术开发成为新增长点,总体专利数量已逐步跻身世界前列,与美国、日本等传统强国相当。

在未来,生物基纤维材料产业作为新兴赛道,需深度融合生物资源、绿色低碳理念、先进技术、创新产品与新颖商业模式。从产业链维度,在原料端实现生物资源与绿色低碳融合,考量纤维、薄膜、塑料等多形态产品一体化生产与专业化细分;制造环节依不同需求拓展应用领域;营销端将生命周期与碳循环有机结合,并结合终端品牌打造替代石油基产品的升级方案,以生物基特点实现专业化价值提升。

通过全方位融合发展,生物基纤维材料产业将开启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纺织等相关行业铸就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