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院士学术报告的通知

发布者:刘德桃发布时间:2022-07-09浏览次数:10

关于举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院士学术报告的通知

通知类型:学术通知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2-07-08

 

访问量:186

报告题目:科研感悟:干一行爱一行

有机光伏:从跟随到引领

报 告 人:李永舫(中国科学院院士)

邀 请 人:马於光院士

报告时间:2022年7月12日上午9:00—10:30

报告地点:北区科技园1号楼502会议室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2年7月8日

 

 

报告人简介:

李永舫,1948年8月10日生于重庆。籍贯:河南省睢县。1978.2. —1979.8.华东化工学院抗菌素专业(现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读大学(七七级)。79年提前考取研究生。1982年华东化工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86年,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导师:吴浩青先生)。1986.8.–1988.8.,中科院化学所博士后(合作导师:钱人元先生)。1988.9.博士后出站后留化学所工作,1993年晋升研究员。1988.10.—1991.4.,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1997.6.—1998.6.,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访问学者。2012年12月起受聘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特聘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高分子通报》主编、《中国科学化学》副主编、中国化学会监事。

主要从事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900多篇,国内外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130多次。发表论文已被SCI他人引用64000余次,h-因子122。

获奖情况:

“锂电池电极反应机理-电化学嵌入反应的研究”198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二,排名第一是吴浩青先生)

“导电聚吡咯的研究”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是钱人元先生)。

1998,获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导电聚合物电化学和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的研究”获200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带共轭侧链的聚合物给体和茚双加成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胶体量子点的可控合成和高品质LED应用研究”,获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一)

2020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另外,2012获美国化学会“Macro2012 Lecture Award”。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2012年度Hottest Scientific Researchers 21人名单,2014年材料科学领域以及2015—2021年材料科学和化学两个领域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名单。

 

报告摘要:

在今天的报告中,李院士将结合自己的人生和科研经历,介绍所提倡的八个字“热爱、用心、努力、认真”。热爱:干一行爱一行;用心:干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努力:天道酬勤;认真:为人“待人以诚”、做事“一丝不苟”。

李院士的人生道路,由于种种原因,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所以其提倡“顺其自然、抓住机会”、要干一行爱一行。在热爱的基础上,再“用心、努力、认真”地做事,就可以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做好。

李院士2000年进入有机光伏材料和有机太阳电池的研究领域,20多年来从起初的跟随性研究达到了引领有机光伏领域的发展,能量转换效率从开始研究时的不到1%提升到最近的超过18%,下一步的目标是实现柔性有机太阳电池的实际应用和商品化。报告将从带共轭侧链的聚合物给体1,2、茚双加成富勒烯受体3、有机/聚合物光伏材料的侧链工程1,2,6、低成本高效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5、小分子受体高分子化的聚合物受体光伏材料4和全聚合物太阳电池等方面介绍有机光伏材料研究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