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竹、龙祎、雷党愿丨Cell Press Live:节能新材料与绿色建筑


物质科学
Physcial science


伴随着城市建筑物规模不断扩大,用于建筑物中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也在迅速增加,如果能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提升建筑的节能效果,让室内冬暖夏凉,无疑可以推动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6月17日(本周五)晚19:00点,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将携手Matter联合举办Cell Press Live:节能新材料与绿色建筑在线研讨会。
我们将邀请三位智能材料和建筑节能领域的知名学者,介绍国内外在该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CRPS期刊主编也会与大家在线互动,欢迎大家免费报名参加。




直播时间&回看方式

2022年6月17日(本周五)19:00-21:10

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
报名成功后即可收到直播观看链接
电脑端:复制以下地址到浏览器打开链接
https://mic.anruicloud.com/url/f23e4677

演讲嘉宾及主题

▌19:10 -19:50

王如竹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个人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太阳能发电及制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研制冷空调与能源利用,绿色建筑能源系统,节能与储能。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奖励。荣获国际制冷学会Gustav Lorentzen Medal、英国制冷学会J&E Hall International Gold Medal、日本传热学会Nukiyama Memorial Award、国际能源署Peter Ritter von Rittinger International Heat Pump Award等学术奖励。 王如竹教授于2018年创建了ITEWA交叉学科创新团队(Innovative Team for Energy, Water& Air),致力于解决能源、水、空气领域的前沿基础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旨在通过学科交叉实现材料-器件-系统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Joule,EES等期刊上发表了系列论文。任Energy deputy editor-in-chie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地区主编。
▌演讲主题:
绿色建筑温度和湿度控制:能源材料与技术
▌内容摘要:
针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供热和制冷的迫切需求,重点介绍:1. 储热材料及储热系统:利用无机盐等储热材料传热增强和模块设计实现建筑供热负荷调节,太阳能热能存贮与利用;2.储湿调湿材料及建筑控湿和控温中的应用:各类干燥剂材料对空气中水蒸汽的吸湿作用,建筑室内湿负荷调节方法,太阳能集热结构与湿度管理解决建筑物晚间供热设计;3.直接空气湿度调节高密度吸附储热:吸湿材料与系统设计,与电池储电对应的吸附热池如何实现稳定控温供热;4.储湿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热泵技术:针对夏季空调制冷能效低舒适性差,冬季供热升温空气湿度低的问题,通过循环创新和系统构建创制新一代高效节能温湿度热舒适性的热泵空调系统,为零能耗建筑提供高效装备;5. 基于除湿热泵和辐射制冷的能源-空气-水的综合利用技术。
▌19: 50-20: 30

龙祎 博士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个人简介:
龙祎博士,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她的早期职业生涯, 专注技术转化, 成功实现为全球第一的希捷科技提供涂层技术。现任Mater Horiz编委(Scientific Editor)。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功能材料的应用,最新开发的智能窗,荣获GreenAwards London 2022 TOP3. 已经在Science, Joule,Chemical Society Review,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工作被Nature, Reuters,AFP等80家媒体广泛报道。
▌演讲主题:
热致变色窗研究进展
▌内容摘要:
建筑物占全球约51% 的电力和约 33% 的碳排放。怎样减少建筑能耗,是科学家急需思考的问题。窗户,是建筑中最不节能也最复杂的部分, 其消耗占一级能源总耗4%。智能窗,是其中的一个可行的降低能耗的方法。我们小组2012年起, 开始热致变色窗的研究, 从早期的二氧化钒,到水凝胶, 以及近期的“水凝水”和被动辐射制冷调节的智能窗。我们汇报一些研究过程,思路和对未来工作的一点思考。
▌20: 30-21: 10

雷党愿 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个人简介:
雷党愿,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港澳)”和香港研资局“杰出青年学者计划基金”获得者。2005年从西北大学物理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7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物理学系获得硕士学位,2011年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学系获得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长期从事低维量子材料及结构的纳米光子学研究,及其在能量转换与存储、微纳光电子器件以及生物光子学方面的应用。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182篇,其中100多篇文章影响因子大于10,谷歌学术总引用7930次,h-index是52。雷博士曾获得香港城市大学杰出研究奖-青年学者,香港高等研究院材料科学明日之星,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校长奖学金和安妮·索恩博士论文奖,英国皇家学会国际交流奖,纳米研究杂志青年创新奖,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香港唯一候选人,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以及深圳市国家级科技项目先进个人等。
▌演讲主题:
荧光辅助智能亚环境辐射制冷技术
▌内容摘要:
被动式日间辐射制冷能在不消耗电能或冷冻剂的前提下实现低于环境的制冷效果,近年来受到科研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视为对抗全球变暖、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技术之一。目前,辐射制冷涂层由于其成本低廉、功能性强及耐用性高等特点,成为最有希望实现辐射制冷技术实用化的材料之一。然而,现有研究为了实现理想的制冷效果,需将大量的微纳颗粒作为功能性填料,且制备成本高昂。商业化低成本的二氧化钛涂料因其固有的紫外吸收难以实现低于环境温度的制冷效果。基于此,我们与国际合作者共同开发了一种荧光辅助的辐射制冷技术,利用荧光材料与二氧化钛颗粒的吸收竞争和涂层中的Purcell增强效果,将吸收的部分紫外光转化为荧光发射出去,有效提升了涂层的有效太阳光反射率,获得了低于环境温度的制冷效果,并与现有的商业涂料兼容。此外,该荧光涂层的超宽光谱特性允许大气和日光对涂层的制冷效果在夜间和日间进行智能调节,避免低温情况下的过度制冷。


讲座交流群


Cell Press Live:节能新材料与绿色建筑
扫码进群 (进群请改群昵称为:姓名 - 学校/机构,例如:张三 - 北京大学)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