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在峻德书院“携手共抗疫情,悦读温暖你我”活动发起下,分子学院同学们同步开展了“每日悦读打卡”“阅读分享班会”“朗读者分享会”“飞花令”等一系列读书活动,总计超过68%的同学参与。
01
每日悦读打卡
规则说明:参加同学须于3月14日~3月20日在朋友圈分享悦读打卡情况,由本活动裁判登记每日打卡情况并对感想作出评分(基础分数5分+读后感质量0~3分),根据总分评选出前三名给予奖励。
总评分情况

节选高分同学感想:
今天我阅读了理查德·伊文思所写的《邓小平传》的前两章。第一章介绍了邓小平去法国留学前的经历,讲述了他的家庭背景和当时中国社会背景。第二章写了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前几年的故事。传记叙述清晰生动,由于邓小平同志很少谈论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根据资料做出了一些合理的推测,很有说服力,使故事更加完整。从两章可以看出,邓小平是一个勤奋、处事果断、心系祖国的人。————彭博昊,Day1(8)《邓小平传》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三十年企业风云变幻,社会剧烈变动,由混乱趋于稳定,由野蛮变得文明。————韩文哲,Day1(8)《激荡三十年》
任何时代都不需要那些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正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插曲中的歌词唱到那样——“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与其在象牙塔里空想,不如在实践中耕耘!每个人的青春都只有一次,珍贵而美丽,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和使命意义。生逢21世纪的新时代,我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的一生与祖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连。因此,我们要力行奋斗,坚定选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邝晓怡,Day1(8)《平语近人》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中的名句,描绘了古代男女彼此爱慕,互赠佳品的唯美爱情。而在当今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作为五千年礼仪之邦的中国亦是如此。对于帮助过我们的国家,当他们同样陷入困难时,我们也毅然伸出援手——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彭奕桢,Day2(8)《诗经》
今天看到的主要是兄弟俩的故事。少平和少安兄弟两心性确实很好啊。和老一派饱经沧桑的老油条相比年轻大有年轻的好处。刚柔兼具,虽然是贫穷的出身但是反而人很纯净。而且也上的了台面,大大方方地处理人情世故很是不错。————李隽炀,Day3(8)《平凡的世界》
02
悦读分享班会
规则说明:于3月19日举行阅读分享班会,由参加同学推荐优质书籍并分享读后感,评委根据发言情况打分,评选出前三名给予奖励。
节选分享会读后感:
《文化苦旅》——余秋雨
再次拜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道士塔的风霜,又吹起了我对文化的深思。不幸由王道士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在王道士看来,这仅仅只是自家院内的破烂经书,他并不知道官僚的威逼利诱,侵犯者的贪得无厌,将中国文化的瑰宝推向深渊。千万卷宗只换来啷当几文,哀其不争,痛其不幸!值得反思的是,只有守护得好自己独特文化的民族,才有国难当头的临危不惧,以及高尚的民族自信可言。只有拥有过灿烂文化的民族,才会诞生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同时,借口别人管不好家产而占为己有,是一种不可饶恕的虐夺。也许,只有失去才能唤起人们的珍惜。——勾扬清
《上帝掷骰子吗?》——曹天元
这本书主要把量子物理史以一个个人物的故事的方式写了出来,把他们串联在了一起。以前初高中的时候,对我来说不同人物之间的故事是分离的,但是在这本书中他们都连在了一起。虽然作者没有把专业的科学知识讲得非常深入,但是他以这样独特的形式来介绍这些知识,让我感觉耳目一新。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当物理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人们纵有怀疑的眼光,也最多盯着那巍巍大厦,追问它是不是在建筑结构上有问题,却从未丝毫怀疑它脚下的土地是否坚实” 。虽然是在讲物理学,但是我觉得同样可以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假如自己和许多人想的不一样,就会怀疑是不是自己错了。但是实际上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其实自己才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在面对质疑时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要随波逐流。——陈洁
《白说》——白岩松
书里有一节写的是能面对平淡就是不平淡。09年时他已经大学毕业20周年了,他谈了一些大学期间的事情,谈到了专业的设置,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因为我自己是转了专业的,所以在看这段是有了相应的启发。他说,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是面对挫折时仍然保有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心。因为我最初转专业过来时不太适应,存在差异比较心理,也没有这样乐观的态度,没有这样坚定的信心,抱有一定的迷茫。以及他讲到步入社会以后需要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年轻人,这也是我需要思考的方向之一。他说,在一生中可以从事各行各业,唯一不能改行的就是做人。书中的一些见解让我对于各种事情有了更深地思考,而不是停留表面人云亦云。—— 房子圣
《激荡30年》——吴晓波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评论性的书籍,也就是阐述作者自己的观点。但实际上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偏向于技术性的,他没有作者自己的主观评价和感受,只把客观现实写了出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本书讲的是从改革开放到这本书出版的近30年间,中国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和外企)在公有制这样一种经济状态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发展。他介绍了每个企业家创业的历程,或巅峰或低谷,最终有的人功成名就后退隐,有的人破产,甚至有的人锒铛入狱。我们可以从这些情况去剖析中国在那个年代下的经济发展面貌是是什么样的,而透过经济面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在当时的政治导向。这本书上有一句话:“在一定程度上经济也是国家政治方面的一种体现”,其实挺让我触动的。就目前而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做到完全脱离政治去发展,所以透过经济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到这30年来中国自身政治体制的变化。但是基本的经济规律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动摇的,所以我认为在多方面的复杂博弈状态下,中国的经济其实没有那么容易让人看到以后的发展趋势,我们没有办法特别精细的去预测他的未来。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的年代下,改革其实是本就是在不断的进行当中,只要你敢拼敢做敢闯,只要抓住了机会,你都有这种发家致富、功成名就的可能。只要你能把握清楚时势,不求去引领导向,做一个领头人,而是做背后的推动者。你可以利用它,但你没有必要去创造。到底是英雄造时势呢?还是时势造就造英雄呢?这其实没有一个特别绝对的定论,所以说在历史长河下,我们尽量要做好自己,不要企图去对抗这种潮流,而是顺应潮流,做时代的弄潮儿。——韩文哲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集
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给我带来的冲击非常的大,我第一次看到了战争时人性有多么的丑陋。一个将军可以把一个疯了的女人直接扔到荒林里面,让她自生自灭;一个母亲去找她的孩子,却被士兵以为是奸细,直接枪杀。这些故事让我深深的感到战争的可怕,第一个反应是千万不要有战争。但细想之后,我想其实战争中的人性也有光辉的一面。比如说那个母亲,她其实应该也能猜得到,如果贸然去找她的孩子,自己很可能会死,但是她还是奋不顾身地去了。还有两个普通的渔民为了不泄露位置的秘密而被枪杀。这也体现出人本性的善良和爱国的情怀。——唐静远
《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
作者是一个在美国的黑人,但是按照他自己的描述,他比一般黑人要白一些,所以他同时被白人和黑人歧视。他童年时候受到了很多语言暴力和精神暴力,但是他的祖父让他自己去抉择,到底是选择暴力沟通还是非暴力沟通。他选择了非暴力。而经过非暴力的形式去对待这个社会后,他渐渐了解到了更多非暴力的好处,于是他就写在了这本书里。我觉得,如果我们觉得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这个世界的无情,我们的转变和世界的转变相关的,改变沟通方式就是我们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我们沟通的方式,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正是这个世界对待我们的态度。——查世龙
《三体Ⅱ——黑暗森林》——刘慈欣
我今天想分享的是对第二部的主角——罗辑自己一次恋爱经历的看法。罗辑最初有一个痴迷于写作的女友,他完全不能理解女友这样的行为。女友便让他写一部小说送给自己,并且让他在小说中塑造一个心目中的完美异性的形象。随着越来越详细的勾勒,罗辑最终爱上了自己创造的这个虚构的人物,这时他才理解女友此前的陶醉。其实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心中可能都会有一个完美的异性形象,但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瑕疵,不可能遇到完美的人。我们需要接受现实与想象的差距,如果说我们一直沉溺于想象中,那么我们可能会对现实产生很大的不满。我们需要接受的是事实,但有时候活在自己的想象中也是一件挺幸福的事。——田仕山
《平凡的世界》——路遥
我今天想分享的不是孙少平,而是他的哥哥——孙少安的转变。我觉得孙少安是平凡的世界这本小说中最真实最平凡的人。孙少安他务实勤奋,没有孙少平那样的机会和胆识去了解外边的世界。同时他也没有像孙少平那样的知识积累,他没有读过很多书和杂志,没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强大内心引导,但我觉得他却是那个时代,那个地域最真实的缩影。首先他吃苦耐劳,辍学回家干活供他弟弟和妹妹读书,他为家庭奉献了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同时他又是一个满怀激情的人,他建立了砖厂,提出了类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是那个时代的无愧的改革先锋。但他也有很多平凡的人难以避免的缺点。他是一个很软弱的人,在他砖厂倒闭的时候,他变得自暴自弃起来,反倒不如他的老婆坚强。但是孙少安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欣赏与学习的人。他通过自己的双手,摆脱了贫穷,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了命运,他提醒着我们必须怀着一个信念,要去努力要去奋斗,才会有改变。——郑峻丞
《呐喊》——鲁迅
谈到鲁迅大家都会想到他是一个以笔做武器的文人,在他的笔下他有很多在旧社会被封建礼教嗯制度所剥削所残害的一些底层民众的一种悲痛的生活。还有他对愚昧的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他写的人血馒头的情节,其实那是一个革命者的鲜血,更加的突出了底层民众对整个社会的一个变革的不了解,他们的愚昧,只知道为了自己的一种好处,浑然不顾的整个社会的发展和革命战士的付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我们通常没有评价到的地方。他在一件小事中描写了一个车夫他在不小心撞到一个富人的时候,主人公对车夫说这个人是装的,让车夫赶快走,不要理他。但是那个车夫浑然不顾他的那个要求,坚持把他带到了路边照顾他,体现出车夫藏在心底的善良和责任感。他其实只是一个底层民众,身份很低微,能力也很普通,但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能够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就让主人公产生了惭愧自卑的情绪。小说写出了在一个时代下愚昧人们仍然残存的一种善良,这正是鲁迅愿意大声呐喊的原因,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是让我对鲁迅有一个新的认识的一篇文章。——赵海
03
朗读者分享会
规则说明:于3月19日举行朗读者分享会,参加同学做朗读分享,由三位评委根据朗读表现打分,评选出前三名给予奖励。
总评分情况

04
飞花令微比赛
规则说明:由主持人出一个字,参加同学所答诗词需包含该字,直至最后胜出者。
冠亚军角逐音频:
冠军韩文哲
亚军李锐新
(转自分子小号“华工分子魔幻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