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中强调,知识分子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工所教工第三党支部积极响应号召,以榜样为引领、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立足实际,谋党建、促发展,善于抓好“三个结合”,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
化工所教工第三党支部是一支专家型、高知型党支部,现有党员29人(博士学位28人,高级职称23人),其中有3位国家杰青,1位南粤百杰,1位广东省杰青。近三年,支部党员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项目7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授权专利111项、发表SCI收录一、二区文章一百余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和广东省专利金奖各1项。
一、政治理论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化工所教工第三党支部充分认识到加强学习、固本强基的重要性,在40年党龄的支部书记李忠教授带领下,“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把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结合起来,带头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做合格共产党员”微党课,紧密结合高校教师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阐述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党员“为什么”及“如何做”合格共产党员,接地气、促思考,引导支部成员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同时,支部以“人人讲党课”的方式丰富学习内容,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精选25篇,分别由支部25名党员认真研读,并依托“三会一课”开展汇报分享,有助于提升理工科教师的人文素养,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使科学研究更具针对性和时代气息。
二、教书育人和服务社会有机结合,建设服务型党支部
化工所教工第三党支部的同志们以培养国家人才为己任,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基本职责,老党员无私指导青年教师技能提升,全体党员全情投入学生成长成才,为学校基础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一批优秀党员,例如王海辉教授入选2015年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在全校师生中发挥了立德树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支部铭记服务社会的职责,积极利用优势资源,结合时代要求,不断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服务整个社会发展。支部邱学青教授(广东省人才特别支助计划“杰出人才”)带领团队,以服务国家资源有效利用和解决造纸废液严重污染问题为使命,研究工业排放物中的木质素回收后改性,变成精细化学品、纳米颗粒等,将工业废液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其团队研发的减水剂等成果已应用到广州地铁等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中。
三、创新方式方法和健全工作机制有机结合,建设创新型党支部
化工所教工第三党支部勇于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丰富学习载体,促进支部活力提升。针对青年党员思想活跃、独立思考能力强的特点,通过“人人讲党课”、“经验分享会”等形式以新促老、以老带新,将思想教育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持续提升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2016年支部年轻党员楼宏铭老师获评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肖静老师获得广东省杰青项目,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支部充分利用网络主阵地,打造“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注重支部形象塑造,近年来中国科技部官网、广东人才工作网、华工新闻网等十余家校内外媒体关注并相继报道支部(或支部成员)典型事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树立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的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