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由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两个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党员组成,现有教工党员2人、学生党员44人,其中正式党员18人、预备党员28人,共分成4个党小组。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坚持以“让支部活起来,让党员亮起来”为建设目标,引领党员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坚持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感悟身边的“马克思主义”;持续创新性的开展支部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升党员发展质量,激发支部活力,让党建工作产生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近两年,支部微党课作品《谁让我入党》荣获“两学一做”全国支部风采大赛优秀作品奖;“20,50,80”——基于交往理论的支部生活获学校组织生活创新案例二等奖。
一、坚持思学并进,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化
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党性修养,发挥先锋作用的重要基础,通过集中学习深化思想认识,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能明确“为什么”,更加坚定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一方面,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支部书记坚持带头读马恩原著、带头宣讲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组织全体党员谈学习感悟。2018年上半年,支部两次举行“我身边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分享会,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实际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将新思想内化于心。支部坚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经常性的学习新思想,领悟党中央对青年的希望和期许。2018年5月,支部开展“时代在召唤,我们在行动”主题党日活动,重温习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深刻领悟国家和民族对青年,提升了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习活动开展后,支部将学习心得内容整理归纳,汇编成支部《求是》学习集。
二、坚持不忘初心,思想觉悟进一步提升
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最先进的分子。支部抓住重大纪念日、重要时间节点等契机,坚持思想价值引领,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长征胜利、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诞辰等党史和共产主义运动史中的重大纪念日为契机,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活动。2016年12月,支部书记魏争老师讲授《谁让我入党》微党课。用三件实物(荷包、解放奖章、抗美援朝茶缸),讲三个故事,述三种革命精神(全心全意的为民精神,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同时引导支部成员共同探讨爱国、奋斗和奉献的具体行动,使人受益匪浅。二是开展毕业生党员系列教育活动,上好离校前的“最后一课”。面对即将要走入社会的学生党员,支部组织党员开展重温誓词、廉洁教育、党性教育座谈等活动,引导毕业班党员再次端正入党动机,端正理想和信仰,在今后的学习的生活中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坚持问题导向,支部活力进一步激发
支部牢记发挥基层党支部堡垒作用的重要使命,针对支部建设、党员发展等工作中的问题,深究原因,寻找方法,努力增强支部活力和凝聚力,让党员感受先进,争做先进,发挥作用。一方面,支部以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导,结合哈马斯人际交往理论,创新性的提出“20,50,80”——基于交往理论的组织生活实施计划,分别与同龄人党支部(20岁上下)、教工党支部(50岁左右)、离休党支部(80岁以上)联合开展知识问答、志愿服务、参观离休支部党建图片展等活动,在不同党员群体间的交往交流中学习进步。另一方面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支部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具体的操作方法进行的详细的规定和指引,形成使用的操作手册,同时通过开展各位党务培训,如入党培养人如何谈话、如何撰写入党志愿书和转正申请报告、如何填写入党介绍人意见等,规范支部党员发展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