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张力田——丹心一片报效祖国

发布时间:2010-01-20浏览次数:667

    

                                                                   1945年初到美国                                          80年代利用液相色谱做实验


     

                                                           90年代在全国淀粉学会上讲学                                  2009年在东区小操场


     张力田,男,1913年8月生,山东德平人,我国著名淀粉与淀粉糖专家、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名誉会长。他毕生致力于淀粉与淀粉糖事业,为我国食品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为国家培养了4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学科研成果显著。2009年11月,张力田教授溘然长逝,他的学生,轻工与食品学院高群玉教授执笔撰写了此文,以寄托对张力田先生的深切怀念。斯人已去,但先生的傲然风骨和精神品格将不断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报效祖国!

     敬爱的张力田老师,当我提笔追思,往日的一幕幕不禁在脑海浮现:忆起早期的见面,跟随您攻读博士学位,还有您在实验室的悉心指导,听您谈淀粉行业的发展和您的故事,这一切都还仿如昨日,现在却成了我对您永远的追忆……


     先生一生耕耘,矢志不忘我国制糖行业的发展,就在您离开前的几天,当我告诉您:上个月在济南召开了全国淀粉工业会议,我国的淀粉糖工业有了迅猛的发展,结晶果糖在中国已经建成了五条生产线,西王集团的结晶糖产量达到180万吨……先生十分高兴,说这个行业应该有更大的发展。即使在病中,先生也极其关心行业发展。前段时间,学校召开2009年制糖国际会议,学生准备开完会再来看望您的,您不是说过,“很高兴和你谈谈,欢迎你再来。”临走时,您还站起来送学生。才过了几天啊,您就这样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您热爱的淀粉和淀粉糖事业!  我们尚有未尽的话要说,怎料就这样离别,这不由得使我悲从中来。


     先生毕生献身于淀粉和淀粉糖工业,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44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通过留学美国的考试,前往美国学习和工作,并于1951年获得了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而后在美国联合淀粉精炼公司任高级化学研究员,在淀粉与淀粉糖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被选入美国科学家名人录。尽管在美国工作待遇优厚,生活舒适,先生始终心系祖国,时刻想着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身为中国人,能回来为自己的国家服务,我感到无比自豪。”1958年,先生冲破重重阻饶,绕道英国、欧洲和苏联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先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北京食品与发酵工业研究所任高级工程师,1964年因工作需要调来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任教授,从事淀粉与淀粉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回忆和恩师在一起的日子,先生的音容笑貌更是历历在目。记得有位师兄说过:“张老师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做学问,而且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先生那极强的敬业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了改变我国淀粉和淀粉糖工业的落后面貌,1972年,先生首先在华南工学院组建了碳水化合物研究室,为我国唯一的专门研究机构。次年,在先生的倡议和协助下,成立了中国淀粉工业协会,改变了当时淀粉工业分散并从属于其他行业的状况,先生担任该协会副会长,退休后一直担任名誉会长。为加强技术交流,先生还协助协会创立了会刊《淀粉与淀粉糖》和《淀协通讯》,为繁荣我国食品科学,发展淀粉与淀粉糖工业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先生在科研上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即使条件艰苦,缺乏设备和材料,先生和碳水化合物研究室的同事们一道承担了国家攻关项目“双酶法生产注射葡萄糖新工艺的研究”,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不仅取得了工艺技术的成功,更成功研制了酶法葡萄糖生产的关键设备———淀粉连续液化喷射器,首次创造出取代传统酸法淀粉糖生产工艺的双酶法工艺,并将其应用于注射和口服葡萄糖的制造。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完成了“果葡糖浆生产工艺”、“木薯片直接生产结晶葡萄糖和果葡糖浆”等研究,荣获国家、省部及广州市的多项奖励。先生在变性淀粉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拓宽了变性淀粉的应用领域。先生研究成功的甲醛交联淀粉解决了纺织工业的浆料问题;羧甲基、羟丙基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氧化淀粉系列产品是造纸、纺织工业很好的施胶剂和上浆剂;用淀粉黄原酸酯处理电镀废水,能除去有毒重金属;交联淀粉解决了干电池漏浆问题;选矿用的磷酸酯淀粉能使洗煤废水中的煤粉迅速沉降,收回煤粉,减少污染……中国的淀粉与淀粉糖工业从无到有,淀粉和淀粉糖的产量目前分别达到1800万吨和800万吨,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生产和消费国,变性淀粉的产量突破100万吨,成为主要的生产国之一,这些无不凝聚了先生的心血和汗水。先生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和科研文章共计300多篇,出版的著作包括《碳水化合物化学》、《淀粉糖》、《变性淀粉》、《淀粉生产基本知识》、《淀粉糖浆的制造》等,其著作内容新颖,深入浅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权威性著作。


     先生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精心培养。您不仅培养我们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独立从事研究工作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先生对待学问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不顾80多岁高龄仍亲自修改博士生论文达四、五次才能定稿。学生受益匪浅,纷纷被先生的高尚人格和严谨治学精神深深感染!先生非常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求研究生所选课题要注重以解决工程问题为背景,并经常教导我们: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必须知道自己学科的最新发展,才能有方向,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先生终身用脑,晚年虽然身体衰弱,但大脑认知、记忆、学习功能一直很好,印证您所说的“常常用脑,可以预防老人痴呆症”。非常符合老人学原理:“Use  it, or lose  it”!就在几年前,人们还常见到已经年过九旬的您到图书馆查阅最新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每月还为《淀粉通讯》撰写一篇科技文稿,发挥余热。


     先生经常来到实验室,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与我们探讨淀粉行业的最新发展,您常说:“中国人不笨,为什么外国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办不到?”鼓励我们要有信心,要努力为祖国多做贡献。记得师兄说:“张老师这么大年纪还跑图书馆,我们不努力不行啊!”即使在退休后,先生依然关心自己的学生,关怀青年学子的成长。每每我们去看望您,您都会询问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情况,并勉励我们“年轻人要多出去看看,跟同行多交流,开阔眼界,我支持你们”,“你们工作好,生活幸福,我很高兴。现在科研条件好了,要好好干,咱们这个行业是要大发展的”。与先生的交谈中,我学到了太多太多……


     追随先生二十年,我深深领悟了您丰富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您留给我们的宝贵知识和精神财富都将使我们受用终生,其至情至性,令人无限思念和感怀!先生一生执着于祖国的科学事业,关爱青年学子,关心国家和社会时局,将毕生精力都击献给了祖国的淀粉和淀粉糖事业。您是一位具有先知性眼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学者,更是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典范,有机会成为您的学生,是我一生的荣幸!


     先知其萎,但张力田教授的精神,将永远留存于我们心中。(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