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育-

华南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08

华南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电子白皮书


一、专业定位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的强交叉学科,通过智能技术(智能+)、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控制工程等学科的深度融合,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的卡脖子核心问题,旨在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科学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为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国家制造业创新发展战略需求,设立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专业,培养产业发展所急需的智能制造高层次人才。该专业是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的强交叉学科,通过智能技术(智能+)、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控制工程等学科的深度融合,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的卡脖子核心问题,旨在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科学技术人才。

三、培养规格

  • 学制:4年

  • 授予学位:工学学学士学位

  • 毕业要求学分:156.5

  •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创新实践课程

核心课程: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工业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制造系统分析及应用、机电一体化、工程导论II、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与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

特色课程:

1.新生创新实践导论课:工程导论Ⅱ 

2.学科前沿课:制造系统分析及应用、工业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3.创新实践课:设计与制造Ⅰ 、设计与制造Ⅱ 

4.创业教育课:产品开发(“三个一”课程) 

5.专题设计课:设计与制造Ⅰ、设计与制造Ⅱ 

6.劳动教育课:设计与制造实践II

五、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在师资建设方面发挥了学科交叉融合特色,实行独立PI制度,已引进具有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物联网、控制工程、柔性电子、计算机等不同研究领域的青年海外人才二十余人,学院引进人才均具备海外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工作经历。不同研究领域及不同学源关系的青年人才在工作中形成横向交叉,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六、教学条件

       学院建立了面向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机器人实验室1间、智能制造实验室1间、3D打印实验室2间、电类实验室2间、机类实验室1间,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和耗材。此外,学院将科研平台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通过强化科研渗透教学,平台建设支撑人才培养,课题研究驱动高质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