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了加强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12月20日上午,教师党支部李沐纯教授和学院党委陈木龙副书记带领2024级乡村振兴学和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34人前往佛山南海西樵儒溪村开展实地调研。本次调研团队以2024级研究生课程《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和《旅游研究方法》为依托,践行“党建引领、实践出题、学生答卷、一起阅卷”的党建与教学双融合教学理念,课堂进田野,助力乡村振兴。
图1:实地考察调研儒溪村
调研采取实地考察和座谈相结合的形式,由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及党委工作人员引领开展。调研组首先来到儒溪蝶美公园,详细听取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儒溪村的总体发展历程。随后又参观了儒溪赵家炮楼、老氏宗祠、文亨余公祠等极具地方历史特色的建筑,感受了儒溪村800多年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韵味。在儒溪村陈书记的讲解中,调研组深入了解文儒广场、静思园斜坡小路、村史馆等地方的改造情况以及背后故事,深刻感受到了党委对村庄的基层治理的用心,以及对村庄人居环境改造的创意。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的示范村、样板村,儒溪村紧抓政策机遇,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精心雕琢人居环境与小景小院,积极整合桑基鱼塘、岭南水乡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图2:听取儒溪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经验介绍
考察结束后,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李沐纯老师对组织本次调研活动的工作人员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同时对儒溪村乡村振兴建设以来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予以了高度的赞誉,并就业态与市场方面对儒溪村未来农文旅融合发展提出建议。同时调研组也与陈书记就当地旅游资源整合、IP打造、新业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交流。最后,陈木龙副书记强调,乡村是充满潜力的热土,亟需年轻力量的注入,乡村治理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要积极学习儒溪村的发展经验,致力于将乡村打造成为留住村民、吸引人才、吸引游客的典范。
图3:双方座谈交流
图4:调研合影
本次调研之行,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也实际体验了儒溪村在党建与政策引领下的发展成果。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课堂与实践的结合,也为学生们未来投身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郑思:陈书记带着我们参观了整个村庄,讲解了儒溪村是如何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强党建聚民心,实现乡村风貌、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等多方面提升。调研过程中和乡村干部的接触,是真的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乡村的深厚感情。陈书记是一位很有亲和力且热情的女性,很难想象她将儒溪村从又脏又乱的的落后村庄蜕变为田园风光惹人流连、村民生活丰富多彩的乡村治理示范村这一过程中,需要克服多少困难和挑战。确实,就像李沐纯老师所说,党组织的强有力在乡村发挥的力量是巨大的,很多难事、苦事儿都需要党建的引领力量,尤其是女性角色的力量,而这是我之前所忽略的。
王佳璐:近年来儒溪村作为南海艺术节的活动区域之一,伴随着农文旅三产业融合的业态发展,吸引了众多游客与艺术家前来,增强了村落的发展活力。在我看来,乡村大地艺术展与城市艺术展的区别之处,乡村大地艺术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示活动,它置于乡村空间,更具有在地化的特征,能够与当地乡村环境、本土文化完美融合,是展示地区文化的窗口,有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在调研过程中,一路看到了很多以当地龙舟文化、篮球文化为灵感的艺术装置与创作,让我走出课本,深入实践,深切感受到了艺术展现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力量。
苏瑞颖:在我看来,儒溪村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色,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村党委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强有力作为。未来,儒溪村可以巧妙融合“水”、“鱼”、“静”三大元素,作为打造其独特品牌定位的核心。通过深化渔业产业发展、丰富文旅体验内容以及注重镇村美化与生产生活便利性的提升,儒溪村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渔业文化遗产,还能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最终,我相信儒溪村会成为一个集渔业繁荣、文化深厚、生态宜居于一体的特色乡村典范。
郭愈:在儒溪村的调研过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该地和谐的田、地、人景观、良好的乡村基础环境整治、优秀党组织在治理过程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当地村民自发形成的一系列积极反馈。在陈书记以村官身份进行介绍的过程中,让我看到了当地的守正出新,看到了新时代以来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农文旅的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要明确三者的不同地位和目的。儒溪村想要在根据农、文的基础之上,初步对乡村旅游进行探索,这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去年一年的客流量只有万余,但在旅游的早期阶段,应当耐心的看待游客的增长,优先关注游客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农是基本盘,农业的发展是农村发展产业、改善民生的基础;文是内核,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以形成统一的宗族文化、乡村文化,旅相对而言是锦上添花,作为乡村增长极的定位,不可喧宾夺主,应当摆正自己的定位,认识到农村发展旅游的客观规律,并摸清自己的市场定位。
韩佳妤:踏入儒溪村,整洁有序的居住环境令人眼前一亮,村民们怡然自乐、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与村落间那小桥流水的清幽静谧相得益彰,处处彰显着当地党支部和政府在乡村治理方面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更是为村子增添了别样魅力,背倚西樵山,山峦起伏,仿佛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而大地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更是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且浓郁的艺术气息,使其成为了一处别具一格的乡村胜地,在旅游发展方面极具潜力与禀赋。通过此次调研,对于儒溪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我有如下几点思考:其一,艺术元素的深度挖掘与持续拓展至关重要。其二,特色体验性旅游项目的活化与创新是推动旅游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三,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他们自主参与商业经营活动。
万雯立:通过今天的调研,针对儒溪村的未来发展,有以下几点想法。首先是强化品牌建设与市场定位。当前儒溪的乡村旅游品牌仍不明晰,可以借力西樵山景区,深入挖掘“儒村八景”等文化资源,打造乡村休闲驻足地,吸引亲子、上班族等具体的市场群体。其次,提升社区参与度。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之一。儒溪村可以进一步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通过制度上的保障和参与渠道的提供,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谋生,在旅游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际收益。最后,引入专业团队运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正如陈书记所说,儒溪村正在考虑寻找专业团队运营文旅,未来可以开发更多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如研学旅游、农事体验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可以通过与校企、旅行社合作,培育研学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
孙玉洁:儒溪村的独特自然资源与丰富的文化底蕴为研学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儒溪村水产养殖业的发达,完全有条件开展富有特色的研学活动。儒溪村的渔业文化可以成为研学旅游的重要内容,通过让游客亲自编织网片、连接上下纲,制作简易刺网,游客不仅能深入理解刺网的种类和捕鱼原理,还能亲身感受渔民的工作过程,激发他们对传统渔业文化的兴趣与尊重。建议通过面向村民招募讲解员,可以形成一支充满活力且具有本土特色的讲解团队,通过系统地整理儒溪村的历史文化,建立完整的解说框架,讲解内容既要具备历史性,又要兼具趣味性,能够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游客,特别是以研学旅游为主的青少年群体。通过此次调研,我深刻感受到儒溪村在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凭借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儒溪村不仅能够发展研学旅游、提升村民文化素养,还能通过创新的旅游项目与活动吸引更多游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儒溪村必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迈进,成为广东省乡村振兴的典范。
(文:张婉依/图:王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