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以治 管系未来 厚德尚学 闻达中外
祝贺!我院学生团队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国赛三等奖

发布时间:2022-04-29

412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闭幕式暨“科创先行 强国有我”网络主题活动举办。经过长达一年半时间的精心准备,历经百余次作品打磨,华南理工大学最终参赛的6件作品全部获奖,共获得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我校以广东省高校总分第一的成绩再次捧得“优胜杯”,同时获评“优秀组织奖”。

其中,我院学生团队李风山、吴楚泓、郑虹、陈灼莹、魏俊宇、徐景琛、金宇函、高振豪提交的调查报告《党旗铸魂守正创新:二代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引领及其培育路径研究——基于广东省21地市954家企业的调查》(指导老师:文宏教授),凭借扎实调研,获得一众评审专家的好评,最终荣获全国三等奖。

依托“一个部门,两个智库”

调研广东省21地市的954家企业

获得一手材料15万余字

他们就是挑战杯国赛三等奖团队

他们用行动生动诠释着“心中有火 眼里有光 脚下有路”

他们——心有所往,终至所归


为什么要做这个选题?

他们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能够获得三等奖?

让我们共同走进他们,了解他们一路走来的故事……


为什么要做这一选题?

在谈及选题的时候,研究团队认为:站在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作为“企业家摇篮”之称的华工学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保证民营经济前进方向不偏、发展道路不变、增长动力不减,如何加强党对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引领。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更加严峻、意识斗争更加激烈、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的大背景下,二代民营企业家的参政热情不强、参政质量不高,反映出我党对二代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引领不够。立足于百年建党与民营企业传承交班季的双重节点,如何在强化党和政府政治引领的同时,满足二代民营企业家们的政治和经济需求,成为百年政党,是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二代民营企业家政治引领上存在哪些特征,暴露出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


这一选题该怎么做?

研究团队选择中小规模企业数量最多、民营经济整体实力最强、企业类型和层次最多样、外部发展环境相对严峻、意识形态斗争最为激烈、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省,构建了一套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的政治引领指标体系,调研了广东省21地市的954家企业,收集了超过15万字的一手材料。




对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党和政府走近企业家、企业家走进党和政府”的“两进”建议。明确企业家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引领;以先红带动后红,实施分步引领;匹配个体需求,实现精准引领;培育企业家家国情怀,坚持情感引领。同时,坚持打造“主动融合、积极参与、增强认同,胸怀家国、本领过硬、勇担责任”的新时代二代民营企业家队伍。

这一研究有何竞争优势?

研究立意足够高,议题研究恰逢其时

  • 一是建党百年之际,时代呼唤政治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对二代民营企业家能否健康成长实现“薪火相传”予以重点关注。

  • 二是企业代际传承,交班接替存在风险。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刻,二代民营企业家又逐渐登上经济舞台,但存在着对国情党情了解不足、经营管理经验欠缺、资历尚浅和认知局限等弱点。

  • 三是外部形势严峻,民营经济发展遇冷。随着国际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愈加显现,目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不容乐观,企业融资困难、产业进入受限以及二代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野蛮生长”等实践难题亟待有效破解。

研究过程足够深,议题研究过程扎实

  • 时间之长。这个选题是团队从2016年开始就有关注到的,当初只是三个同学组队要参加暑假综合实践调研活动,讨论起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参与问题,后来在团队的组会上,他们把这个议题拿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一致认为是值得研究下去的,并且可以开展相关的实地调研,范围覆盖全省21个地市,因此后来演变成了15支研究小组、共48人的调研团队,历时近5年时间,持续到现在,我们还在进行追踪调研,收集到的数据也在不断更新。

  • 问题之准。我们这个调研抓住的核心问题是:在国外日益严峻的贸易形势、复杂的舆论环境冲击,以及国内一代民营企业家逐渐退出市场活动、产业面临转型等多重压力交织的社会背景下,本项目通过回答二代民营企业家政治引领现状如何、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等系列问题,提出提高二代民营企业家政治素养及认同感的培育路径,不仅有利于我国良好经济发展势头的保持,还能助推我国民营企业家红色基因的顺利传承。

  • 论证之多。我们从选题、调研方案的制定、真正去实地调研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这当中每个环节,都是经过多次讨论,反反复复地修正才能得出最终的结果。我们团队主要围绕着创新性、可行性、科学性这三大方面开展论证的,除了团队内部组织的定期推进会之外,也会请外部专家参与论证,根据多方建议进行修正和完善。

  • 调研之深。一是在样本地点选取上,研究选取了位于我国沿海地区的广东省。广东省作为对外贸易和交流较为频繁的重要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所在地,相较于内陆其他地区受到的国际冲击较多、市场竞争压力也较大,对二代民营企业家的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考虑到广东省各地级市的行业分布和产业类型均存在较大差异,为尽可能地提高调研人群的代表性,项目组将调研范围覆盖广东省21个地级市;二是在人群范围分布上,项目组主要对两种群体展开调研。一类是接班一代民营企业家产业的企业群体,他们多是现在企业的一把手及主要负责人;另一类是选择独自创业的青年企业家群体,他们多是现在企业的创始人。三是在样本企业覆盖上,项目以“地域分布、企业规模、行业差异、产业类型”为标准,尽可能选取了能够代表广东省全省内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及产业的青年企业家群体进行调研。

他们为何能获奖?

研究团队足够强,议题研究相对顺利

  • 写作能力较强。我们团队成员基本都是硕士生,在研一一年里通过参与其他项目,文笔功底有了较大提升,为挑战杯的报告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团队部分成员在本科时已经有发表学术论文的经验,也有擅长英文写作的,大家取长补短,对于文字的要求都是持高标准的,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和打磨,具体到小标题等,都是用心琢磨出来的。

  • 方法比较扎实。我们这个研究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通过多个视角形成相互支持的证据链条,为二代民营企业家政治引领及其培育研究路径研究提供一个更具综合性的视角,最大化地实现研究目的,为二代民营企业家政治引领问题研究提供更加完整、合理和全面的解释。本研究通过现有文献、调研数据、访谈材料等多方资料之间的相互支撑,提高二代民营企业家政治引领的可靠性和深入性,对增强二代民营企业家政治引领与政治培育的理论、内涵、特征、问题、经验、评价和对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回归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通过各种方法之间的互补,多方位校验研究的可行性,以拓展二代民营企业家政治引领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 合作相对密切。我们团队的小伙伴都是同年级的,从组队开始就很有默契。一是在分工方面,会根据各自擅长的方面去分配和安排,当然也会根据个人时间安排灵活调整,大家都是民主平等地讨论和决定这些事情的。二是遇到困难时我们会开推进会,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饭堂里也可以是会议室,把手头上遇到的问题逐个攻破,并当场讨论协调。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也会有疲惫的时候,但大家的合作基调是愉快友好的,互帮互助,所以我们是可以一直走下去的,把这个研究圆满地完成。

研究保障足够好,议题研究支撑较好

  • 指导老师全心全过程指导。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指导老师文宏教授始终坚持“作品为优先、作品要扎实、作品要到位”的原则,在选题、调研、写作等全过程都用心用情用力指导。当研究团队遇到问题的时候,文老师总是精准、深刻地指出问题所在,给出研究方向。当研究团队不知道如何联系调研对象来进入调研场域的时候,文老师总是积极、用心去联系政府领导和企业家,为我们调研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当研究团队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时候,文老师也总是第一时间为我们分析原因,安慰我们……对此,队长李风山说:“心怀感激方能行稳致远。没有文老师,就没有现在的成绩。其实大家在参赛过程中都非常感谢文老师对我们的呵护与指导,彼此鼓劲、互相加油,争取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回报给关爱自己的这些人。”

  • 学校、学院全力全方位支持。对于这一点,团队每一位成员都深有感触,很感恩学校和学院对挑战杯这个比赛的重视和付出。为了让每一个入围省赛、国赛的作品都能精益求精,学校多番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还模拟了场地布置。对于参赛作品的修改和提交,学校再三叮嘱注意事项;对于微信群里的提问和咨询,也总是第一时间耐心解答。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5月由于疫情,省赛推迟,直到最后通知是线上答辩。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无论是硬件上还是精神鼓励上,学校团委都给予了莫大的支持。而学院党委和团队也在这一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不仅是相关研究资源的支撑,而且还专门指导研究团队如何打好比赛、打赢比赛。

未来已来,如何继续勇往直前?

荣获挑战杯国赛三等奖之后,队长李风山说道:“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能够与团队小伙伴,在指导老师的一路支持与指导下,我们一路成长一路奋斗,在学校团委的各位老师、学院的各位领导的帮助下,最终获得了国家级三等奖。可以说,这次比赛,是团队的一次攻关,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在比赛过程中,有开心,有收获,有难过,也有不理解,但都有指导老师的指导与支撑,都有团队小伙伴的推动和付出。”

对于这一课题及其成果,团队成员认为:“对于这一路走来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学院尤其是校团委各位老师的支持,也离不开指导老师给予的帮助和指导,当然更离不开团队小伙伴们的不遗余力、群策群力。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团队依旧会做大、做深、做好这项研究,特别是在建党10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真正帮助二代民营企业家们,做到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和同心同行,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展现华工青年智慧、贡献中国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