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华南理工大学“海外优青论坛”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分论坛的通知

日期:2024-12-26

广大师生: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海外优青分论坛”于2024年12月启动,旨在面向全球邀请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青年才俊,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以及行业产业的技术问题等展开探讨和交流。通过这个平台,互相启迪、开拓视野,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一、论坛时间

 2024年12月27日上午9:00-11:00

二、地点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19号楼201会议室

三、论坛议程

 日期

 时间

 事项或议程

12月27日(周五)上午

 9:00-9:10

 学院领导致辞

李巍华

 9:10-10:30

学术报告

 题目:基于非线性振子的能量与弹性波调控

 报告人:赵宝

 题目:基于下肢动力学的能量采集与助力可穿戴设备

 报告人:潘其其

 题目:基于MEMS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下一代智能轮胎系统

 报告人:张东

 10:30-11:00

学院报告

 主讲人:杨超

 11:00-11:30

经验分享

 主讲人:林崇佳

四、主题内容

学术报告1

主题:基于非线性振子的能量与弹性波调控

内容摘要:非线性振子广泛地应用于结构振动控制当中以实现宽频减振降噪。不同于材料或结构非线性,机电耦合效应如压电或磁电效应所产生的非线性耦合因其耦合力可调制,能量双向流动的特点具有更高的动力学调控自由度。本报告将通过压电效应与能量调理电路展示对单自由度非线性振子与欧拉梁非线性弹性波传递的调控。结果显示,压电接口电路引入的电致阻尼和刚度不仅可以实现耦合系统中的能量收集与振动调控功能,其反向能量流动也展示出实现自主的稳态调控与振动驱动的潜力。

报告人简介:赵宝,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2024年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学院学结构力学与监测系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于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他的研究聚焦于机械,电子,与信息的交叉学科,以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为依托,对耦合系统的能量与信息进行有效的转换,调控,以及感知。他的研究方向涵盖对多物理场耦合系统的设计,分析,以及仿真。他的主要研究兴趣为弹性力学超材料,非线性动力学,压电能量收集,以及无电池物联网系统。

学术报告2

主题:基于下肢动力学的能量采集与助力可穿戴设备

内容摘要:下肢运动的低频特性以及人机运动协调的需求对生物力学能量采集器及助力设备的开发构成了重大挑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内螺纹套筒及弹簧凸轮结构,通过巧妙的机械耦合以及两级频率上变机制来应对上述挑战。这些与下肢运动学相协调的生物力学能量采集器不仅能无缝地融入穿戴者的步态当中,而且还给穿戴者提供辅助力矩,减少关节压力。此外,我们分析了行走时脚跟着地瞬间的加速度幅值,并创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来预测能量收集器的功率输出。最后,我们验证了制造原型的缓冲及助力功能,并通过在跑步机行走条件下的测试评估其功率输出。结果表明,与不使用这类设备的行走相比,足跟着地时的加速度幅值减少 15.6%。就功率输出而言,制作的样机在6 km/h的步行速度下达到了最大平均功率3.7瓦,超过了先前报告的鞋类能量采集器。而下肢运动学参数(例如关节屈曲角,步长)等未发生显著变化,证明了这类可穿戴设备在收集生物力学能的同时未干扰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报告人简介:潘其其,2023年11月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在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系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力学能量采集,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腿型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近五年来,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会议论文3篇,申请中美专利三项,其中获批两项。以第一作者(含共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十篇,其中包括Science Robotics,Nano Energy,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 (ESI高被引),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作为主要执行人参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两项,并承担项目申请书撰写和报告等工作。

学术报告3

  主题:基于MEMS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下一代智能轮胎系统

内容摘要:轮胎与轮辋组成的车轮系统是汽车与路面接触的唯一部件,汽车的主要性能都是通过控制车轮系统所传递的地面六分力实现的。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正在应用的整车电控系统是直接基于车轮系统所传递的地面力来构建控制算法的: 典型的主动安全控制系统(如ABS、ESP等)都是通过简单模型估算轮胎力及路面状态,无法充分利用路面摩擦系数并精确实现对轮胎力的最优分配,因误差大而减缓了控制执行的迭代收敛速度,使得汽车主动安全性降低;在控制上,若能精确获得各个车轮的六分力信息,则当驱动轮滑移率偏大时,可减少转矩输出防止车轮滑转,在提高汽车牵引力同时减少能量浪费。本次报告重点介绍了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智能轮胎与智能轮力技术开发一套完整的智能信息感知系统,通过精确的车轮六分力及路面摩擦系数信息极大提升了下一代智能线控底盘的控制效果,它的应用可实现汽车安全与技术的领跑。

报告人简介:张东博士,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特聘专家,现任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高级讲师/副教授(长聘)、博士生导师,汽车与赛车工程系硕士项目主任,智能车辆研究组组长,帝国理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校聘访问教授,BrunelRacing 无人驾驶方程式车队创始人,智能车辆/交通控制方向负责人。2019年10月博士毕业于英国林肯大学,师从现任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会(IAVSD)主席 Prof. TimothyGordon 教授。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轮胎动力学仿真与建模、下一代智能轮胎开发设计、线控底盘技术与先进车辆系统动力学控制系统开发等。2023 年荣获“布鲁内尔企业与创新人才奖”(BRIEFAward)。近两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英国横、纵向课题经费达五十万英镑;参与英国 EPSRC、Innovate UK、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以及瑞典沃尔沃、英国捷豹路虎、大陆轮胎、迈凯伦汽车、宾利汽车、中国上汽集团及极氪汽车、玲珑轮胎等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十余项。以第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论文 30 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英国专利申请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