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校友座谈会在五山校区励吾科技楼11楼中心会议室召开,学校党委副书记麦均洪,原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正义,原学校党委书记刘树道,学院党委书记雷育胜,院长李巍华,校友代表,教师代表等出席本次座谈会,会议由雷育胜主持。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麦均洪代表学校欢迎校友们回到母校,对校友们一直以来心系母校、支持母校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办学特色、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他指出,学院通过打破学科壁垒,成立九个研究中心,不断与龙头企业联合攻关,在校企合作方面走在前列;学校工程学成功迈入ESI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的行列,学院作出了突出成绩,希望学院再接再厉、策马扬鞭,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更大贡献。
李巍华院长汇报学院发展情况
李巍华代表学院向校友们详细汇报学院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学院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学院希望与校友开展更深入的合作,通过邀请校友担任兼职教授、学业导师等形式,共同指导学生成长成才,与校友企业合作承担重大的科研项目,促进学术交流,强化产教融合、产研融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解决企业的实际难题。
学校原党委书记、校长刘正义讲话
会上,学校原党委书记、校长刘正义深情回忆了自己在华工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七十年历程。他表示,自己对华工的情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深厚。他感谢校友们始终如一地支持学校,也表达了自己对学院的深切情感。
学校原党委书记刘树道讲话
学校原党委书记刘树道强调,学校办学情况焕然一新,由最初的五山校区,以及后来建立的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校三区”办学格局。他提到,五山校区承载着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大学城校区展现了学校向综合型大学转型的勃勃生机,广州国际校区则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探索,汇聚全球教育资源,引领教育创新。
袁金钰校友发言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金钰校友分享了其从1977年恢复高考后入学华工,到2000年创立顺络电子并带领公司于2007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的奋斗历程。他提到,顺络电子致力于解决国家关键技术难题,为华为等企业提供关键电子元件,目前拥有超过1500人的研发团队。他期待未来与母校在更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
毛卫东校友发言
中南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卫东校友回顾了自己在华工的学习时光,以及毕业四十一年在机械行业的深耕细作。他提到,公司专注于高端精密器件的研发与生产,为某军兵种国防项目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并与中海油等大型企业合作,解决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他表示,愿与学校学院携手,继续攻克技术难关,助力国家科技进步。
黄向东校友发言
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向东校友强调了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他分享了巨湾技研研发的快速充电电池技术,期望与母校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陈丽娜校友发言
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娜校友回顾了自己在学院任教的三十年时光,期间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引领学生实习实践。目前,通达电气已成为中国车载电气领域的“领头羊”。她非常感谢学校学院和校友们对她教育工作和创业的支持,期待未来能与母校在更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陈昆列校友 吴发沛校友 林明松校友
詹智勇校友 刘啟平校友 钟纯青校友
张添辉校友 谢建发校友 姜 海校友
胡大为校友 郭孝逵校友 胡古月校友
李炯城校友 刘国兴校友 薛光辉校友
蓝志洋校友 张 文校友
参加座谈会的校友代表纷纷发言,讲述在学校学习的难忘回忆,毕业后的工作历程,并围绕学校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雷育胜书记主持会议
雷育胜在总结中指出,校友是母校最好的名片和最宝贵的财富,学校学院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校友的大力支持。他希望校友们“常回家看看”,与学校学院更多互动交流,建立更稳定、更全面、更紧密的联系,学院将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奋发作为的姿态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展现“高质量发展,机械担当”的华工强音。
校友合影留念
会议在悠扬的《华工之歌》中结束。此次校友座谈会的顺利召开,进一步加强了学院与校友之间的联系,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图/党政办公室 文/杨玥敏)